——青海波航集装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永生
青海新闻网讯 从一个地道农民到西宁市劳动模范,从一个“放羊倌”到全省农牧区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从一个打工者到拥有千万元资产的青海波航集装袋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创业历程曲折而又艰辛,只有王永生自己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
带着梦想上路
从王永生记事起,贫穷就在他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痕迹。由于穷,洋芋管饱曾是他年幼时最大的梦想;由于穷,穿新衣服曾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由于穷,他初中毕业后没能继续上高中被迫辍学,从此拿起牧鞭以放羊为生……
家境贫寒的他,不甘心像父辈那样固守在人均不足几亩地的乡间,走出山沟成为他最大的梦想。1984年,当了两年“羊倌”的王永生终于走出湟源县波航乡甘沟村,开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外出打拼。他先后在青海湖打过鱼,在建筑队拉过沙子,在格尔木挖过金子,在藏区修过寺院,给牧民盖过羊圈……总之,只要是能挣钱的活他都干。
1995年,由于孩子生病,王永生在离家10年后又不得不返回家乡,但是这次回来,却成了他人生路上的一次转折。在当地的一家石英厂,王永生受雇做起了网围栏销售。产品没有销路,他便把目光又一次放到了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海县。凭着多年的打工经验和坚定信念,王永生终于将网围栏的销路打开了,那一年他共为厂里赚回了20万的利润,自己也分得了5000元。1年后,他当上了厂供销科的科长,专门负责推销网围栏、集装袋、硅石等产品的销售。这段工作经历,为他后来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基础。
面对未来挑战
1 997年的一天,在得到银行40万元创业贷款以及乡政府的支持后,王永生的青海波航集装袋加工厂正式挂牌了。创业初期的不确定因素,加上缺少公众的认可和关注,王永生和他的企业经历了一段难熬的时光。他骑着自行车早出晚归跑销路,靠两条腿走家串户建立客户网络,在他和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终于步入了发展正轨。2002年,为了扩大市场,提高销售额,王永生又在县城青藏路修建了新的厂房,成立波航集装袋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由集装袋厂、民爆服务站和硅石厂组成,生产规模逐步扩大。2006年,他投资1000万元,更新了设备,把集装袋厂发展成具有生产塑料扁丝、织布、涂塑、剪彩、印刷、缝纫、销售服务一条龙生产线,生意是越做越红火,成为省内首个生产集装袋基布的厂家。
作为湟源县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王永生在做大企业的同时,没有忘记回报社会。这个曾经过穷日子的人,已先后资助贫困学生和困难职工数十名。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他除了全力搞好生产经营外,还努力筹划着企业的未来:实现年产值5700万元,上缴税收200万元,让更多的乡亲有事做……(作者:鲍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