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贵德县提及藏族民营企业家赵永贵(藏族名字叶丹才让)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说起“赵蚕豆”知晓的人可是不少。因为“赵蚕豆”去年同河西镇签订的2000亩蚕豆种植,喜获丰收,亩产突破了450公斤,蚕豆的经济效益比种植冬小麦翻了一番,今年“闻”到蚕豆香的贵德农民蚕豆种植面积猛增到6000亩。
不仅如此,在国际市场上“赵”字牌蚕豆也是响当当的品牌,其产品主要销往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阿联酋、约旦等12个国家。“赵”字牌蚕豆出口量占我省企业出口蚕豆总量的90%以上。2008年公司出口和内销蚕豆7300吨,销售收入2628万元。公司已通过HACCP食品安全认证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由于业绩突出,公司被青海省政府确定为“农牧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公司还被省整规办、信用办评为“AAA”级信用企业。
赵永贵出生在湟源县日月藏族乡本炕村一个普通的藏族农民家庭,上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后,他考入青海湟源畜牧兽医学校,也是当时这个偏远山村唯一考上的人,全村人为他披红戴花,以示祝贺。毕业后他做过兽医、会计和秘书等工作。1986年赴日本枥木县酪农协会研修一年,随着对日语应用熟练程度的提高和对日本文化的加深了解,为今后同日本做蚕豆生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1底归国后的赵永贵考入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成为了一名负责日本市场蚕豆经营的外销员,从此他踏上了将青海蚕豆推向国际市场的贸易生涯。在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工作的8年中,他从了解蚕豆入手,认识到了日本等国市场对青海独特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下所产蚕豆的青睐,也充分意识到了世界上最好的蚕豆就产于生他、养他、培育他的这片高原净土。业务的不断熟悉,让他也从一名外销员逐步走向业务部经理、公司经理助理岗位。
1999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在改制后的青海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总经理的赵永贵感觉到种种不适,出工不出力、责权不清、扯皮推委等“大锅饭”的种种弊端让他深感困惑。这年世界500强企业日商岩井公司在青海成立“青海源达国际商务有限公司”,机遇碰到了他。赵永贵“下海”成为该公司董事兼总经理。由于机制灵活,赵永贵依托日本公司的信誉、资本,苦心经营了6年,最终将青海蚕豆由单一的出口日本市场逐步发展到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2005年,羽翼渐丰的赵永贵在青海生物科技产业园购置了土地,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再次踏上了创业之路。公司成立以来,始终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仅2008年在湟中、互助、湟源、贵德等县签订了5.3万亩出口蚕豆种植合同,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注册了“赵”字商标。同时在总结多年经验的基础上,与台湾企业合作研制出蚕豆加工新设备,解决了以往筛选蚕豆形状不规则、粒度不均匀的国内外行业难题,一次性筛选规格由过去的三、四种增加到八种,使商品规格更加适合国外市场需求。目前,他正在申请这套设备的专利。由于种植和管理技术统一,控制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了蚕豆的绿色种植和优良品质,自2006年起,公司出口的蚕豆通过了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对农残等有害物的严格检验,深受日本、欧洲等市场的欢迎。
今年青海源兴工贸有限公司与湟中、互助、湟源、贵德等县签订了4万亩出口蚕豆种植合同,公司计划在近年内将蚕豆种植基地扩大到15万亩,带动农户6万户。赵永贵这样表白自己的创业动力:我是青海人的儿子,我热爱这片土地,希望借助政府各部门的支持和自己丰富的外销渠道,让青海的蚕豆走得更远,让更多的百姓尝到种蚕豆的甜头。(作者:寇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