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我省首条“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一条街”开街。一大早,张强夫妇就开门营业了,精心布置过的果蔬店内,一边是红红绿绿的水果,另一边是新鲜蔬菜。
这条位于城北区幸福社区的“幸福创业街”有66间门店,可供170多位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这是幸福社区近千名居民在社区牵头下集资60万元开办的“幸福街”,每进一家店,都能看到发自内心的笑容。
恰逢其时的机遇
“试营业了两天,效果挺好的。”张强的爱人陶景兰腼腆地说。当客人进门买东西时,陶景兰立马热情招呼起来,“山竹一斤13块,红富士一斤5块,都是今早刚批的,新鲜得很。”看着她熟练地称斤、找钱、送客,站在一旁的张强憨憨地笑了。
10年前,从安徽到青海的张强夫妇,从最初挑着扁担在街上卖石榴,再到定居西钢地区,在马路市场摆起水果摊,如今,终于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店面了。“这条街开得很是时候,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房租少,税费少,办工商营业执照只要了3块钱的工本费,真是给我们减轻了很多负担。”张强说。
积累点点滴滴的幸福
“老板,下两碗米粉。”“好,马上下,来,先喝点水。”在创业街中段的“好吃点”小吃店,老板张生林边说,边倒了两杯茶端给客人。虽说店里只摆了4张桌子,但干净、整洁的环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居民前来尝鲜。
“终于不用跟老板要工资了,那种感觉太难受。现在自己给自己干活,不管挣多少,最起码起步了,踏踏实实干,凭良心干,肯定成。”张生林抿了抿嘴说。两个月前,张生林还在城南一个工地打零工,妻子还要照顾家里的老小,生活过得很拮据。得知社区牵头要集资办条创业街,小两口高兴得不得了,“因为老早就有自己开店的念头,但铺面不好找,也不知道什么项目好,所以一拖再拖。”有了精神头的小两口开始关注市场需求,幸福社区辖区内有5个小区,住着上万户居民,日常消费肯定免不了,再加上小吃店成本低、见效快,上手也容易,张生林便和“茶饭好”的妻子张罗起来,小吃店终于开张了。幸福来之不易。
创业街开业的时候,每位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都很忙,这些人里,属刘君最忙。作为幸福社区新上任的党支部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刘君眼看着辖区近千名4050人员、下岗职工在家待业,一个字——愁!“好事多磨,最初有这个想法的时候还不是很成熟,所以顶着很大的压力。还好,不管是居民还是社区的同事都很努力,最终大伙一起筹集资金,最多的人家集资1万元,最少的300元,硬是把这条街开起来了。解决一个就业岗位,就意味着能稳定一个家庭,就能促进社区的和谐。”刘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