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7.4%的大学生就业率背后
——200多件代表委员建议提案凝聚社会关注
两会期间,大学生就业又成为代表、委员和社会舆论所关注的焦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去年年底,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7.4%,圆满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为促进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回顾近几年来两会的建议、提案,去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代表、委员对大学生就业给予的关注是空前的。仅教育部就收到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建议、提案达200多件,涉及完善配套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鼓励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服务外包企业吸纳毕业生、强化就业创业指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等多个方面。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农村就业并提出多项鼓励政策。
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
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大学生就业率稳中有升。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4%,与2008年同比略有上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明确提出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并深入有关省市、高校视察,鼓励广大毕业生到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发挥才干;要求各地和高校大力开展就业服务,帮助毕业生了解政策,掌握信息,疏通就业渠道,加强困难群体帮扶,使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创业。去年年初,国务院先后召开常务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台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大政策,并推动各地和有关部门抓好政策落实。
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央有关部门积极采纳两会建议、提案,出重拳、打组合拳,制定出台一整套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包括对到中西部农村基层服务毕业生给予学费补偿和代偿助学贷款、鼓励科研单位聘用毕业生、实施三年百万见习计划等。
各地党委、政府以空前的力度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31个省市均出台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地方性文件,并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宁夏投入1.47亿元资金,开展九项就业计划,落实1.85万个毕业生就业岗位;南京、长沙等地对于企业新增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给予一次性补贴;北京对科研助理和社区服务项目出台了优先落户、期满续聘等多项优惠政策;重庆国有大中型企业吸纳毕业生比上年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