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到办工厂,从村党支部副书记到国家公务员,他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用坚定的信念经营着自己的事业,人生饱满而精彩:用出色的业务技能考取了青海省优秀村干部考录国家公务员,用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和奖励。2008年被评为全省“十一五”建功立业先进个人,2009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8月荣获全国光彩事业绿化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沿着这条绚丽的人生轨迹,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镇驻村干部鲁振荣进入我们的视野。
梦想成真温暖父老乡亲鲁振荣出生于查汗都斯乡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对他期望很高,一心想培养成一名大学生,但他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这对于一心想把他培养成一名大学生的父亲来说,非常失望,父亲要他再补习一年再考一次,可他坚决不从。父亲很恼火“你是家中老大,你不上学,对于下面的三个兄弟影响很大。”可他想,出去打工挣钱,供兄弟们上学。就这样,他和父亲僵持了两个月,他先到一家皮革厂打工,然后又到一家绒毛厂去当采购员,开着大卡车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果洛、玉树等地采购牛羊绒。有时候,车坏了,只好停下检修,啃几口干馍馍,风餐露宿,日子过得很辛苦。他很快从一名采购员升到绒毛加工厂的部门主管,工资也从最初的800元涨到1000多元。在这三年多的摸爬滚打中,他渐渐感悟到,还是自己要创业,干出一番事业来。经过观察,他发现在循化县周围方圆100公里之内,没有生产水泥的公司,本县和邻县的水泥都是从160公里外的西宁等地运来的。所以,他决定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开办水泥厂。消息传出后,周边许多人都说他办不了,连他父亲也憋不住了,对他说:“你办企业能行吗?”他对父亲说:“人活着不能光看眼前的事,要不断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愿望,你就让我试试看吧!”一向做事谨慎的父亲被他说服了,并到处借钱帮助他。但建设一个年产20万吨的水泥厂,需要上千万元的巨额投资,凭自身力量是不行的。怎么办?思虑再三,他决定向县委县政府求助。在县委县政府的牵头和大力支持下,他同山东莱芜市连运集团达成了联营投资办厂协议。1999年6月,循化县水泥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运营,生产的祥鲁牌水泥除满足当地需求外,还远销黄南、尖扎、临夏等周边地区。
水泥厂投产运营后,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他们买水泥不用到别的县去,节省了运费,每吨水泥百姓受益240元,产生的社会效益达2000多万元,同时还帮助了生活困难的村民,先后让积石镇西沟村民90多人,线尕拉村及道帏藏族乡村民80多人进厂当了工人,他们每人月平均收入达到1300多元。同时,资金宽余时,他还常常救助一些贫困户。就在2001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扶贫济困。由于他不懈的努力,2003年被推选为苏志村村党支部副书记。作为村党支部副书记,看到还不太富裕的乡亲,他常常在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是另一个大胆的法就这样产生了。
授人以渔 携手并进奔小康
2004年,鲁振荣准备承包苏志村550亩荒滩,打算种植核桃。但这事被他想象的要难,有些村民认为是他把他们的土地变相抢去,有些村民认为,我们凭啥把土地交给他。他百般解释,他们中有些人还是不同意。于是他和好朋友韩马呢把两家的荒地合起来,平整150亩荒地,从山西、新疆等地引进了优质薄皮核桃新光185号、新丰等优良核桃苗种上了,几年后,核桃丰收了。那些当初不同意的村民后悔了,纷纷来找他要种核桃,于是他把承包地扩大到550亩,成立了循化县薄皮核桃协会,建起了薄皮核桃基地,种植了4.5万株薄皮核桃,给他们承诺,协会在核桃不受益之前不收任何费用,对2500户协会会员实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聘请技术人员对会员进行核桃技术方面的定期培训和指导,除季节性的雇佣40多人的劳动力外,又让40多岁腿有些残疾的韩哈克木,60岁的韩乙布拉及贫困户韩克草妹等人,常年在这里劳动。2006年底,三分之二的核桃树挂果,而且核桃的价格一路上扬,1公斤就卖到了55元。2008年,薄皮核桃收入就达到了450万元。面对这丰收的成果,他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改造了查汗都斯乡原有的苹果园,合作成立了循化县薄皮核桃综合开发公司,初步建起了一个集薄皮核桃种植、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时申请了国家商标局“循化县薄皮核桃证明商标”,使核桃价格由原来的1公斤50元买到了70元。在青海省品牌大会上,强卫书记还亲自授奖。在他的带动下,循化县掀起了薄皮核桃种植热,仅苏只村种植达到1500亩,按户数560户算,户均收入达8000元。现在人们把苏志村称为“核桃村”。为此,县上也把核桃作为一大特色产业,大力推广。到目前,循化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了1.86万亩,涉及5个乡镇48个村,成了循化县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新途径。
2007年,在浙江杭州举办的全国名优果品交易博览会上,他培育的薄皮核桃获得了“优质果品金奖”。因为这个金奖,他又产生了生产核桃高端产品的想法。他和核桃协会会员韩艾乙布、艾草等人,正在投资引进国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建起薄皮核桃深加工生产线,主要生产核桃粉、核桃油、核桃露等四大类产品,填补全省无核桃深加工项目的空白。2007年,该企业被评为“青海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青海省扶贫龙头企业”,被列为青海“百个中小重点扶持项目”。
无私奉献 俯首甘为孺子牛
出色的工作能力为鲁振荣提供了更大的施展空间,2009年,他以多年在农村工作的出色的业务技能成功地考取了青海省优秀村干部考录国家公务员,面对新的工作岗位,他说,高兴之余,又有些担心,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怕自己做不好工作,于是暗暗下决心,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干好这份工作,决不辜负党组织的厚望。9月份,他上任到街子镇塘坊村当驻村干部,并作为片长负责孟达山、果什滩、果河拉、塘坊、古及来等5个村子,他决定对利用自己多年在农村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向群众学习,干好这份工作。与镇领导协商,首先组织果什滩村回乡青年韩进武等人开始搞土地流转项目,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促使韩进武与果什滩村9个生产队350户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仅此一项果什滩村民有了30万元的额外收入,同时周边200人能够在农闲时节,到承包地上打工,使乡亲们在家门口找到了一条赚钱的新路子。与此同时,让党员中的能人韩阿不都带领一部分人到乌土斯山种植马铃薯200亩栽种核桃190亩,让党员带领群众致富。
1999年,鲁振荣倡导提议为道帏藏族乡比隆村每年捐款10万元,解决了该村48户贫困户生活困难问题;2003年为道帏乡捐款23万元,修建了乡村道路和自来水;今年为该村争取国家配套资金85万元,修复田间道路。2005年为苏志村捐款18万元,修建了村老年人活动中心并为本村的孤儿捐款5000元。在给苏志村的核桃园田间道路修建上争取国家资金240万元。村委会决定自筹18万元,无法筹资,于是他捐款了14万元,苏志水电站捐款4万元,修复了田间道路,为群众的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 2009年,他作为新上任的驻村干部,给塘坊村赞助水泥10吨,用于村道建设,给村上的无保户韩乙不拉、老党员韩阿不都等10余人每人捐款500元,累计在全县范围内给贫困大学生捐款1万元。自1999年至今,他为循化县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达150多万元,得到了循化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在今年的4.14玉树大地震中,他捐款3.2万元。
目前,在组织部开展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他捐出了1200元党员关爱基金。党组织对他的成长很关心,给了他很多荣誉,2007年,被选为青海省第十届政协委员。2008年,被评为全省“十一五”建功立业先进个人;2009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10年8月,获得全国光彩事业绿化贡献奖。但是他认为“创先争优”的重点并不在这个“先”和“优”上,而应该是在“争创”的过程,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者,对于“创先争优”的理解应该更加深刻一点,要继续奋勇向前,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作者:马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