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湟源县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在8个乡镇的29个贫困村实施了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小型移民搬迁、社会帮扶等扶贫项目,惠及该县2万余人,使8500人实现稳定脱贫。
创新扶贫开发思路
该县在总结已往工作的基础上,更新思路创新模式,把东峡乡灰条沟、寺寨乡上寨、日月乡乙细村等11个贫困村3000户贫困户以投资分红的形式参与企业的发展,有效的解决了贫困群众有了资金而找不到好的发展产业,企业因缺乏资金而无法更好发展的瓶颈;组织日月乡池汉素村、和平乡大高陵等7个村800户农户投资青海天露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以村企共建的形式,确保了项目户收入稳定增长;在和平乡小高陵等4个村的1120户农户实施集中连片种植560亩青海云杉项目,促进农户增收。
加大异地搬迁力度
利用专项资金1901万元,实施了和平乡泉尔湾等6个村292户1199人的“三集中”建设和克素尔、隆河、尕庄、尕恰莫多、胡思洞、石崖庄等6个村235户1059人的小型易地扶贫项目建设,截止目前已全部建成,配套基础设施完成工程总量的95%。同时,着手申报了前滩、刘家台、兔尔干等3个村的224户926人实施小型易地搬迁项目,申报专项资金660万元,乡政府、村委会已协调解决住宅安置地点,通过实施项目解决贫困户居住分散,行路、上学、求医难的问题。
合力整合行业资金
为加大扶贫力度,该县千方百计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从贫困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要求解决的、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入手,扶贫、民政、城建等部门“各炒一盘菜、同烩一桌席”,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行业资金7056万元用于整村推进和异地搬迁项目。同时,加大项目村水、电、路、学校、村卫生室、改厕、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项目村达到“三通三有”目标。
积极探索新路子
该县依托整村推进项目这一平台,积极探索财政扶贫资金与农户存量资金的有效衔接方式,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不断提高农户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互助经营能力,在日月乡日月山等10个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50万元,开展“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试点工作,建立了“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互助社,覆盖农户1807户,入会户数达980户,参股金额达24万元,借款金额达83万元,入会农户利用互助资金借款,从事农业、三产业、养殖业,户均增收800元。
高度重视社会帮扶
今年以来,省、市、县各对口扶贫部门,不断加大对对口乡村的扶持力度,为扶贫村办实事,截止目前,共为对口乡村捐助各类现金、物资折合人民币789.26万元,捐助化肥211吨、面粉230吨、书籍2000余册等。本着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原则,加大了教育、科技扶贫的力度,市、县扶贫单位共举办培训班14期351人,劳务输出149人次。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使走出家门的贫困群众有了一技之长,收入明显提高。各单位把帮扶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在课桌凳、图书、音像设备音乐教学器材等方面投入18万元,为今后贫困地区稳定脱贫提供智力保障。
截止年底全县贫困地区人均纯收入为190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作者: 韩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