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就有关技术创新的话题发表了他的见解。
王选院士认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从理论上说这是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学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企业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技术创新活动从新产品、新工艺设想的产生,以及通过新技术的获取、产业化到商业利益的实现,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通过企业的参与才能实现;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也只有经过企业的产业化过程才能获得商业利益;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只能通过企业创造的效益来实现,也就是说企业是经济增长的主体。另一方面,说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这意味着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具有充分的自主性,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所赋予的要求。
王选院士还指出,技术创新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从后向前做起”,即首先从市场和销售开始,反过来决定采用何种工艺,需要什么技术,如何获取技术(自主开发,联合开发或购买)。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并与市场开拓相结合,获得商业利益或良好的社会效益,技术创新强调已有科技成果的综合集成和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体现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创新要重视技术与市场机会的结合,将技术创新与资产运营及投融资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带动整个企业或行业生产要素的重新优化配置,以有限的增量,带动大量存量资产的重组。北京大学当初研制汉字照排系统时,就冒了一定风险。我们跳过当时国际上流行的第二、三代照排机,直接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但事实证明,这样做加快了企业赶超先进水平的步伐,使产品迅速推行并占领了主要市场。
王选院士还介绍,国外一些企业的成功的确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例如微软公司就是靠技术取胜,其诀窍是“把软件人员的创造才华聚焦到客户最愿意掏钱包的功能上”,也就是说,微软十分注重技术与市场的结合,把抢占市场作为首要任务。尽管美国计算机界常常批评微软没有发明什么新东西,微软最早的DOS是买来的,MS Windows之前先有施乐公司的Alto和苹果公司的Macintosh,Word和Office之前先有Wordstar、Wordperfect和Lotus123,但微软总能后来居上,其原因就在于:充分利用了已有的市场优势,依靠很好的反馈网络使产品十分贴进用户,完善的研究开发管理体制,使小公司的游击队很难与微软正规军抗衡。
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学习微软实行这样的模式:靠创新技术进入市场,赚取大量的钱;注重技术与市场的紧密结合,使科研开发进入良性循环;依靠销售收入和认股权,吸引和稳定一批优秀人才;企业实力壮大到一定程度后,更多地关注和投入五年以后的未来技术的研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