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揭开迷雾看真相——五问“货币战”
【字体: 点击数:  发布日期:2010年10月18日 双击滚屏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美财长称人民币升值“有益全球经济”;中国商务部表示:人民币不能成为美方国内问题“替罪羊”

  新华网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明金维 汪平)近来,在美元持续贬值的大背景下,不少经济体被迫采取措施干预外汇市场,遏制本币过快升值,一时间有关“货币战”的言论甚嚣尘上。

  到底什么是“货币战”?谁在挑起“货币战”?“货币战”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中国在“货币战”中应警惕什么?“货币战”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在纷繁复杂的各种声音背后,一些本质问题迫切需要明确的解答。

  疑问一:什么是“货币战”

  迄今为止,尚没有人对“货币战”下一个权威的、令人信服的定义。

  按照传统理解,“货币战”是指一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利用货币和汇率政策,从经济上打击竞争对手、掠夺别国财富。

  因此,“货币战”从本质上讲,具有强烈的预谋性、目的性和破坏性,是“经济战”的一种形式,也是国与国之间矛盾斗争激烈的表现形式之一。

  但必须指出的是:此种意义上的“货币战”,目前只处于猜测、传言阶段,尚无明确证据显示,世界各国正在从事这样一场损人不利己的“自杀式行动”。

  实际上,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货币战”的含义要简单、明确得多,其大致可以理解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面临内部经济困境,为刺激出口、增加就业,竞相采取措施,人为压低本币汇率。如果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采取这种以邻为壑的货币和汇率政策,势必加剧各国间的利益冲突,最终将破坏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许可以与“战争”相提并论。

  虽然近期各国在货币和汇率政策上的对立和矛盾有所增多,但必须看到,这一局面还远远称不上“战争”。西方媒体反复炒作“货币战”,实际上夸大了各国货币和汇率政策的分歧,增加了国际社会的紧张情绪。

    疑问二:谁在制造“货币战”气氛 >>>

   疑问二:谁在制造“货币战”气氛

  从表面看,这一轮“货币战”起因主要源于中美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端升级。此外,日本政府在日元持续升值后直接干预汇市,以及巴西、韩国、新加坡等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遏制本币对美元过快升值的势头,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但是,这一轮“货币战”的真正起因应归于美国。第一,美国一些政客迫于国内政治压力,再一次挑起并激化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端,使人民币汇率问题看似处于当前“货币战”的漩涡中心。

  眼下,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迟滞,国内就业压力居高不下,经济问题已成为11月份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的主要议题。不少美国政客都有将人民币汇率问题作为美国经济困境“替罪羊”的政治冲动。

  这些人在国际社会散播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货币战”的紧张气氛。

  第二,这一轮“货币战”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巨量“印钞”。面临经济困境,美联储长期将基准利率维持在接近零的水平,同时以购买金融资产的方式,向金融系统投入大量美元流动性,这一过程也被形象地称为美联储“开动印钞机”。美联储这一政策直接导致美元贬值预期加大,同时也导致大量美元投机资金进入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进行套利。

  结果是,从韩国到巴西,从泰国到新加坡,全球许多经济体都感到本币对美元升值的强大压力。美元贬值带动其他货币升值,对这些经济体出口甚至金融安全与稳定,都构成了挑战。这些经济体反过来被迫采取措施,干预外汇市场,压低本币汇率,最终形成了看似“货币战”的局面。

  关键问题在于:在一些美国政客眼里,美联储通过“印钞”压低美元汇率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而其他经济体为维护本国经济和金融安全而压低本币汇率则是“非法的”。这是一种明显的“双重标准”。

    疑问三:“货币战”的危害到底有哪些 >>>

    疑问三:“货币战”的危害到底有哪些

  如果“货币战”真的开打,各国纷纷使本币贬值,以此希望刺激出口、摆脱经济困境,这将对世界经济和金融稳定带来严重冲击。

  从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来说,如果美联储持续“印钞”,将有可能造成全球范围内美元流动性过剩和美元贬值,进而带来严重的“热钱”投机问题。

  最典型的结果将是:大量美元“热钱”涌入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进行投机,如果这些经济体不采取干预措施,“热钱”就有可能在当地制造新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泡沫;如果这些经济体货币当局通过“印钞”来吸收“热钱”,则有可能在当地造成通货膨胀。

  与此同时,美元贬值还可能带来大宗商品价格飞涨,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前世界一度面临的“油价飞涨”和“粮食危机”局面就有可能卷土重来。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各国就此抛弃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形成的合作精神,转而采取以邻为壑的货币和汇率政策,将使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各国纷纷采取“人人为己”的政策,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横行,结果放大了危机的破坏性,延缓了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疑问四:中国在“货币战”中应警惕什么 >>>

     疑问四:中国在“货币战”中应警惕什么

  当前,对于中国来说,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少数西方媒体正以自己的逻辑说明这一轮“货币战”的起因和化解之道,而中国则有被“抹黑”的危险。

  正如前文所言,美国政客挑起人民币汇率争端和美联储“印钞”,才是这一轮“货币战”的真正原因,但一些美国政客和少数西方媒体不仅故意曲解这一事实,而且在“货币战”的解决之道上,也往往打着“承担责任”的旗号,对中国施加压力,甚至有意“抹黑”。

  事实上,美联储“印钞”导致美元大幅贬值,才是造成当前许多经济体被迫干预汇市的根本原因。因此,即便人民币大幅升值,也不能解决美元贬值的大背景下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本币“被升值”的问题,也无法杜绝这些经济体干预汇市的行动。

  疑问五:“货币战”出路在哪里

  当前“货币战”的言论之所以甚嚣尘上,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放缓,一些国家为摆脱自身经济困境,试图采取“人人为己”的货币和汇率政策。

  要化解“货币战”,各国必须从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吸取教训,重拾合作精神。

  应该说,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初,国际社会基本保持了团结协作的姿态,这一度让各方倍感欣慰。但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复苏,这一“抱团取暖、以度寒冬”的局面开始松动,无论是贸易保护主义阴魂不散,还是国际社会在宏观经济政策重点、汇率、金融监管和改革国际金融组织等方面日渐增多的分歧,都让外界对国际社会今后能否继续“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感到担忧。

  必须强调的一点是,当前世界经济虽然持续复苏,但潜在的风险和挑战依然很多,危机其实还远没有真正远去,此时此刻,国际社会继续秉承团结协作的精神至关重要。

  此外,这一轮“货币战”再次凸显了当前全球货币体系的困境,即美元作为美国的主权货币,同时承担了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职能,而这两种职能之间往往是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美联储为刺激美国经济增长开动印钞机,很可能导致美元流动性泛滥和美元贬值,进而对国际金融稳定带来新的冲击。因此,建立新的全球货币体系依然刻不容缓。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上一篇:统计局: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5.9
下一篇:人民日报:中国有权合理使用稀土资源
点击排行
[重要通知]关于2010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政策文件]小企业六项机制
最新更新
[政策法规]2010年1-7月份全国关停小火电机组表
[发改委]杜鹰同志出席生态补偿立法与流域生态补
[发改委]上海降低宽带上网资费 
[技术创新]电子书市场群雄逐鹿 产业意见出台规制“
[技术创新]英国加大技术创新投资 未来4年投2亿建创
[技术创新]专家解读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 或进驻女性
[技术创新]中国首枚自主研发税控加油机控制芯片研
[创业指南]年薪40万!单位伸“橄榄枝”引来6000名
[创业指南]调查:74.4%的人期待将师德列入教师绩效
[财经新闻]李旭利离职内幕:据称证监会被提请深查
[财经新闻]银行13年后重返证交所债市 或为小QFII、
[财经新闻]安邦沁阳私制假保单316份 多省分支机构
[财经新闻]上市公司三季报大摆乌龙 多家公司克隆去
[财经新闻]丰田金融贿赂案听证会争论或难触行业潜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