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把脉经济金融走势:全年通胀可控 房价僵局待破
【字体: 点击数:  发布日期:2011年06月30日 双击滚屏

    十二关键词把脉经济金融走势

——全年通胀可控 房价僵局待破

    通胀

    6月CPI或创新高 

    今年3月以来,我国月度CPI增速已经连续3个月位于5%之上。市场分析人士认为,6月CPI涨幅可能超过6%。市场人士预计,通胀或将见顶,下半年通胀将逐步回落,全年CPI有望控制在5%以内。

    上半年通胀高压持续。一是输入性通胀压力持续,一季度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扬。二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在一季度延续,食品价格同比增幅连续上扬。三是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超出预期。受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快速上涨等因素影响,一季度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上涨7.1%,涨幅创出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四是劳动力短缺和工资提高带来的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影响日益强化。

    进入二季度,尽管CPI增速继续高企,但由于蔬菜价格回落较快,再加之稳健货币政策成效逐步显现,物价涨幅“拐点”临近。首先,由于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正在改变。当前我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回落至15%左右,有助于缓解需求型通胀。其次,输入性通胀局面得到一定改善。由于欧美经济复苏势头慢于预期,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保持震荡整理态势,我国工业品购进价格涨幅出现一定回落。最后,在强有力的调控之下,大中城市房价涨幅正在逐步收敛。有助于房租价格及居民通胀预期的稳定。

    国泰君安报告指出,在工业环比趋势向下,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信贷供应受控的背景下,未来通胀将见顶回落。

    发改委有关人士近期表示,预计6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将高于5月,此时翘尾数值将达到全年最高值。“下半年由于翘尾的快速回落,新涨价因素继续得到遏制,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将高位回落,全年价格将在可控区间运行。”

    在本轮物价上涨中,既有需求拉动因素,又有劳动力等供给成本上升影响;既有全球通胀相互影响因素,又有国内农业薄弱及经济体制不畅的影响。目前上述因素中有的已得到遏制,从而为下半年稳定物价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有券商人士认为,未来食品价格涨幅有望稳定在10%-12%的正常区间,而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结束,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回落,输入性通胀将进一步缓和。(丁冰)

    信贷

    新增贷款总量难超7.5万亿

    上半年,信贷较去年明显收紧。目前还难看到下半年出现货币政策转向的趋势,信贷收紧局面或将持续。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人民币贷款增长3.53万亿元,同比少增4737亿元。尽管6月数据尚未公布,但受存款准备金调至历史高位、6月末日均存贷比考核等因素影响,6月信贷投放难以出现反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报告认为,年内信贷将继续呈总体平稳、增长可控的总体态势。

    从中长期看,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可能性不大,信贷难以出现大幅反弹。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认为,目前发达经济体通胀有所上升,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较大,通胀将成为下一步全球经济体共同面临的问题。如果未来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稳中趋降,货币政策将更需要关注通胀而非经济过热的风险,合理货币供应量水平应主要基于通胀走势来考虑。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控制流动性,下半年,这些措施仍将对信贷增长产生强有力约束。

    一是在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升至21.5%的历史高位后,货币乘数下降,理论上信贷增长已难以超过7.5万亿元。

    二是前期为应对金融危机大量投放货币,不仅带来了通胀压力,也带来了未来可能爆发资产质量不良率升高等诸多风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此前呼吁,中国有条件也应尽快实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建立逆周期市场运行和调节机制。在宏观方面,除运用货币供应量、利率等具有逆周期调节效果的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外,还引入了逆周期调节的创新手段,如建立逆周期的资本缓冲制度和动态损失准备制度等。在微观方面,主要侧重于加强金融监管改革,改进原有的资本协议、杠杆率、拨备计提等监管政策和工具,提高金融机构资本质量和资本充足率,建立与经济周期调节相适应的杠杆率要求,开展前瞻性拨备管理,推进会计制度、评级机构、衍生品交易和清算体系等的改革,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等。减缓顺周期影响,减少对经济波动影响。

    银监会日前起草了资本充足率管理新规,大幅提高了资产计入风险权重的比例。某银行人士指出,现在监管机构已经对资本达标提出了具体的时间表,商业银行必须留有足够的时间缓冲,而按照新的资本标准计算,现在不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岌岌可危。分析人士指出,在资本充足率的硬约束之下,银行不得不适度收紧信贷来调整资产风险权重。(任晓)

    升值

    短期升值压力难减

    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逾3%。下半年,人民币仍面临升值压力,人民币对美元或将持续保持升势。

    去年6月19日,央行宣布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一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累计上涨逾5%。在此期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自去年1月1日至今年5月末,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75%,而从去年6月底至今年5月末,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微贬0.65%。

    6月22日美联储政策会议并未暗示推行进一步刺激经济的货币政策计划,提振了美元;而欧洲债务危机的不确定性也影响美元走势。如果欧洲债务危机表现负面,将对美元形成支撑,短期减缓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但从长期看,人民币仍面临较大升值压力。下半年,预计人民币对美元仍将保持升值态势。

    从国际环境看,美元长期走软是促使人民币升值的一个重要因素。专家表示,从长期来看,美元反弹趋势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而且,虽然美国推出QE3的可能性不大,但低利率、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会继续。美元走弱的势头难有根本改观,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依然强烈。

    美国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郑学勤认为,从美联储6月22日的声明来看,除非出现重大突发事件,QE3不会有了。当然,这并不等于美联储要改变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还将保持在2.8万亿美元左右的水平,美联储还会用手中资产的收入买回政府债券,零利率政策将保持相当长时间。

    从国内看,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依旧较快。一季度GDP增长9.7%,投资增长25%,消费增长16.3%,出口增长26.5%。受全球经济下滑以及国内货币紧缩的影响,二季度以来国内增长有放缓的苗头,但积极财政政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房建设等项目的拉动作用都将对经济构成积极影响。经济增长强劲将对人民币形成支撑。

    另一方面,“双顺差”——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将持续。2011年一季度尽管出现10.2亿美元的逆差,但随后的4月贸易顺差大增,预计全年贸易顺差将超过1000亿美元。同时,投资环境优越、利差扩大等因素都会吸引国际资本持续流入国内。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预计,今年我国国际收支仍将呈现较大顺差。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人民币短期内升值压力仍然不减。

    不过,专家提醒,重启汇改后,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有所强化,热钱压境现象明显,这已成为我国货币政策发挥功效的一大掣肘。(任晓)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上一篇:希腊议会投票通过进一步实施紧缩措施
下一篇:央企海外投资失误频频 央企老总须为海外投资失误埋单
点击排行
[重要通知]关于2010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11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最新更新
[财政厅]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引导企业科学
[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时政要闻]34项银行收费明起免征 部分银行收费明减
[时政要闻]写在京沪高铁开通运营之际:火车一响 黄
[时政要闻]我国重大疾病死亡率急剧上升 疾病资源作
[时政要闻]古城“复古”:经济与文化的博弈
[时政要闻]社会保险法今起实施 公众将获得哪些保障
[时政要闻]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调至中移动 王建宙淡
[时政要闻]“思想建党” 执着铸魂
[时政要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幸福广东不是少数人
[时政要闻]共产党为什么能促进民主
[时政要闻]各界庆建党90周年 红色文化活动掀起高潮
[财经新闻]发改委放行地方投融资平台发债建设保障
[财经新闻]房地产信托再遇窗口指导 新业务需逐笔报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