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 周衡义 摄
4月2日的山城阴雨绵绵,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重庆的旱情。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下午6点步履轻快地回到市府办公室,连饭都没有吃就接受了《经济参考报》记者的专访。
6根烟、一碗汤圆以及侃侃而谈的自信是黄奇帆在3个小时的畅谈里给记者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房价愈来愈高企的今天,大城市中的不少人不但买不起房,还租不起房,北京、上海等地甚至出现白领出走的情况,他们带着憧憬来到大城市发展,却带着遗憾和无奈离开。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有着清醒的认识———“人才流失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非常危险。”
近日,在如火如荼的重庆公租房建设正在成为全国焦点之际,《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了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他告诉我们,只要地方政府肯动脑筋,房价是可以控制的。
“对高端房我要变本加厉地收税”
《经济参考报》:最近重庆的公租房模式是热点,将其和廉租屋、经适房比较一下吧。
黄奇帆:公租房模式是涉及民生的重大改革。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国计划经济搞公房的模式是失败的,搞得天下所有的干部和群众,都没有房子住;改革开放以后到九十年代开始搞土地批租,把公房都配置给市民,新的房屋都作为商品房,100%的走商品房市场化轨道。同样,100%的商品房配置也不合理。总有30%至40%的人买不起房,刚进城的农民工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就是3000元/平方米的房子也是买不起的。真要让他们都买得起房,就不是市场化的房地产了。
政府好像也想到了一种方法,就去搞廉租屋。但廉租屋的享受人群是低保户,低保人群在任何一个城市里都只占3%至4%,也就是说廉租屋无法覆盖大部分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