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中国淡马锡”呼之欲出首批装入约10家央企
【字体: 点击数: 双击滚屏
       在接下来的5个月的时间内,不仅要完成国新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至少25家央企也将随之被“消化”

  7月23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指出,要以组建国新资产管理公司为契机,加快中央企业重组和调整,年内把央企由125家调整到100家内。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近日有业内人士透露,筹备多时的国新资产管理公司最快将于本月内成立,这将是国资委2003年设立以来,成立的第三家资产管理公司,它的使命是加速央企的兼并重组,10家或者更多的央企将被并入这家公司。

  与此前主要为处理央企剥离资产并作为托管平台的诚通集团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不同,国新资产管理公司的样本被认为是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

  “央企重组速度过慢”

  央企从最初的196家调整到125家。对于这样的成果,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认为“目前央企兼并重组的速度还是慢了点”。 

  “要被装进去的企业,你们也不要觉得不光彩,我们并不会一卖了之。”在7月23日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说。

  根据国资委的计划,要对现有的125家央企加快兼并重组,年内央企数量要减少到100家。

  自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央企已通过兼并重组,从最初的196家调整到了125家。对于这样成果,李荣融并不满意,他认为“目前央企兼并重组的速度还是慢了点”,并提出下半年要以组建国新资产管理公司为契机,加快中央企业重组和调整步伐,今年把央企调整到100家以内。

  这也意味着在接下来的5个月的时间内,不仅要完成国新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至少25家央企也将随之被“消化”。

  国资委目前对于国新资产管理公司的信息披露有限,但综合接近国资委的专家和内部人士透露的消息,其脉络已初步显现。

  早在2005年,国资委就开始筹建这家公司,今年初公司名称确定为国新资产管理公司,并获得了国务院批准。其注册的资本金将来自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益,也就是央企的红利。2009年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经国务院批准,确定国资委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额873.6亿元。

  李荣融在会上强调了年内完成这一重大调整的两个原因:年内完成央企整合将数量控制在100家以内,不仅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也是国务院对国资委的考核任务。

  此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尽管(国资委下辖企业)今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已经达到了30家,但一些企业在通过并购重组迅速最大规模的同时也暴露出结构不合理、集团管理能力不强,资源占用不少,但效率不高的问题。”

      央企要去“踢世界杯”

  李荣融认为,央企要去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具备与国际性大企业相匹敌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自2003年担任国资委主任以来,李荣融一直有一个提法,就是央企是要去“踢世界杯”的,即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具备与国际性大企业相匹敌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2007年,国资委正式印发《关于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到2010年,中央企业调整重组至80-100家;加快培育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

  在上月举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李荣融在历时3小时的会议上,花了20分钟向台下125家央企负责人推荐了一本书《未来企业之路》,并承诺会后将该书的摘要复印分发给大家。

  李荣融高度评价了这份摘要,并宣读了这份摘要。他表示,时下央企面临国内外多变的商业环境,如国内的刺激政策一旦退出企业该怎么办,不少央企负责人反映看不清下半年的形势,现在要应对这种复杂局面,就不妨先看看国外的同行都在做什么。

  《未来企业之路》的第一作者为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的合伙人和全球负责人索尔·伯曼,书中IBM同全球超过1000位CEO、总经理以及公共部门和企业机构的高级主管进行了访谈,基于对话和问卷统计及企业财务分析,描绘“未来企业”的蓝图。

  书中提到,国外的CEO们已经意识到,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吸引并留住日益富足、见多识广而且具有很强社群意识的客户,同时消费者也正在成为生产者,企业现在应该重新思考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哪些企业纳入新公司

  目前,市场上对于哪些企业即将进入新成立的国资管理公司,有着众多猜想,甚至列出了五种类型。

  央企的国有资产从2003年的约2万亿,增加到了目前的5.5万亿,翻了一倍多。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来袭也为加速央企的兼并重组提供了时机。“道理很简单,经济好的时候效益好,谁也不愿意被兼并。”北京科技大学国资研究专家刘澄表示。

  据了解,国资委正在动员和劝说一些央企主动接受被整体纳入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托管。

  目前,市场上对于哪些企业即将进入这家新成立的公司有着众多猜想,有人甚至列出了五种类型,如:第一类是科研院所与咨询顾问公司,第二类为商贸流通性企业;第三类为主业边缘化的央企;第四类为产业链的相关配套性企业;第五类为经营困难的央企。

  具体纳入哪些公司仍处于猜想阶段,但对于如何兼并重组,国资委早已明确了原则:国有资本将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在七大行业绝对控股,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和海运等,并要加快培育和发展形成30-50家拥有自主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刘澄认为,按照国资委管理思路,将有两类公司不在名单之列,第一是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企业集团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和国家电网这样的企业,这些企业身份特殊、体量庞大,并已实现了对国有经济命脉的控制。

  另一类则是那些已上市的大型央企集团,例如五大电力集团,这些企业本身就是电力体制改革“厂网分离”的产物,且目前企业的规模都很大,旗下也有众多的上市公司,实现兼并重组难度大,且也没有迫切的需求。

  目前,仅有5个月时间来完成央企减至100家以内的目标,刘澄认为,在国资委强有力的行政命令下,完成任务的难度并不大。问题的关键是最后的结果如何,企业的资产经营效率和资本收益率这些指标是否会得到提高。

      欢迎民企和外资参与

  李荣融曾表示,只要是能把企业的效率提高,能把企业搞好,欢迎民营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参与兼并重组,同时也欢迎外资。 

  刘澄表示,国资委整合的重点将是那些目前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并且没有上市的企业,通过对这些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装入国新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资产运作,实现内部的整合优化,最终实现从国有独资向国有控股的转变,这其中有的企业可能实现上市,有的企业也可能被出售。

  “被兼并应该能挥各自核心竞争力的、有资源互补优势的企业,而不是跨行业的拉郎配。”刘澄说,“但这个过程切忌仓促,最好也能先尊重企业自身的意愿。”

据接近国资委的专家透露,目前国资委正开展的动员工作中,也允许一些企业先进行自我选择,使同类业务技术、市场、人才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重组协同作用。初步装入这家公司的企业将有10家左右。

除了央企之间的兼并重组,李荣融此前也明确表示,只要是能把企业的效率提高,能把企业搞好,欢迎民营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参与兼并重组,同时也欢迎外资,也不排除把一些企业交给实力较强的地方企业,或者是在一些成熟的市场领域退出。

今年以来,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和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GIC)密切与国资委高层会晤,并明确表示希望参与央企重组。

日前,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会见GIC董事郑国枰一行时表示,欢迎GIC参与中央企业的重组改制。

记者从上月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了解到,淡马锡已与一些央企领导人有过接触,对此国资委方面也明确表态,希望这些央企将思想统一到国资委的整体部署上来。

对于可能的合作模式,刘澄认为,入股国新资产管理公司将是未来最有可能的合作方式之一,“无论是淡马锡还是GIC,其优势都是资产运营和管理,他们希望从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中分享成果,也希望从资产运营中获取高额的利益回报,例如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一些企业上市。”

国资委则希望从这种合作中,使得国内的企业学习资本市场运作和国际化方面的经营。

刘澄也表示,希望国资委不要忘记国内大量的民营资本,也能给民营资本同样的机会。

国资管理架构或转变

李荣融参观淡马锡后认为,淡马锡最核心的是治理结构以及董事会制度。他说,未来国资委的工作重点将放在监管上。

媒体一直喜欢用“中投Ⅱ号”和“产业中投”来形容国新资产管理公司,但刘澄认为,这家公司精神实质上更接近于新加坡的淡马锡控股公司。

中国投资责任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9月,李荣融表示,而早在2005年国资委就开始筹建国新资产管理公司。

2003年6月,出任国资委主任刚刚两个月,李荣融的第一次出访地点选在了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他曾回忆,当时陪同朱镕基总理访问新加坡并参观淡马锡,有一句话总理很感兴趣,就是淡马锡旗下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但无一亏损,“就是这句话我始终忘不了,它最核心的一部分我认为就是治理结构以及它的董事会制度。”

从淡马锡考察回来,2004年,国资委向国务院提出在央企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工作,并获得批准。

成立一家像淡马锡一样的资产管理公司也被提上日程。

去年6月李荣融与网民交谈时表示,2005年国资委就此专门向国务院汇报,并开始筹建,这其中包括此后陆续成立的两家资产管理公司———诚通集团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以对国资委的架构进行尝试,看看这些规范章程是不是合适,通过运作两三年的经验,目前条件已经具备。

截至目前,已有32家央企进行了董事会试点,并在公司治理、产权转移和业绩考核等方面建立了近百条规章制度。

2003年成立之初,国资委被赋予管理和监督的两项职能和两层架构。“未来的架构一定是三层,即国有资产的运营会逐步委托企业作为经营实体经营国有资产,未来国资委的工作重点将放在监管上,”李荣融对网友表示,“国资委就是把现有的一套法律法规基本建立了,那就要往上走了,就是我开始具备条件,着力放在监督上。”

国新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有机会将国资管理从二层架构即管理和监管向三层架构即管理、运营和监督的三层架构转变。

“企业的主业和目标定好了,怎么发展是企业的事。目前一部分企业的总经理还要国资委选派,以后这都是董事会的事,国资委要把股东代表选好,使他有清醒的头脑、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今年在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时,李荣融表示,国资委未来的工作就是要超前研究,吸取教训,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大型国企不出现像安然、雷曼一样的问题。

刘澄认为,这样的设想中看到的正是淡马锡的影子。

淡马锡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新加坡政府对企业的投资,管理新加坡所有的政府关联企业。政府通过向淡马锡委派董事控制人事权,通过审阅淡马锡财务报告、讨论公司经营绩效和投资计划等,把握企业发展方向,并通过直接投资、管理投资以及割让投资等方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淡马锡严格按照市场规则,监督属下企业,不参与被投资公司的投资、商业和运营决策。

据统计,淡马锡成立30多年时间里,平均每年为股东获取超过16%的总投资回报率。

背景资料:淡马锡控股

淡马锡控股公司(Temasek Holdings)成立于1974年,是新加坡政府以私人名义注册的一家投资公司,新加坡财政部对其拥有100%的股权。

淡马锡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新加坡政府对企业的投资,管理新加坡所有的政府关联企业。淡马锡不直接介入相关企业的经营和决策,企业的经营决策完全交由各自的董事会与专业团队负责。

淡马锡掌控了包括新加坡电信、新加坡航空、星展银行、新加坡地铁、新加坡港口、海皇航运、新加坡电力、吉宝集团和莱佛士饭店等几乎所有新加坡最重要、营业额最大的企业,曾有国外媒体估算,淡马锡控股所持有的股票市值占到整个新加坡股票市场的47%,几乎主宰着新加坡的经济命脉。

淡马锡除了投资新加坡本地市场外,也把亚洲市场和发达国家市场视为投资重点,目前超过一半的资产在新加坡以外地区。其中主要的投资包括马来西亚电信、印度的ICICI银行、澳大利亚第二大电信公司Optus等。近年来该公司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2004年10月,淡马锡首次公布了财务报表,报表显示,其总资产达到900亿美元,规模与美国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公司相当。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本站原创 责任编辑:
上一篇:紫金矿业污染泄漏30天仍未提赔偿 股价不跌反涨
下一篇:三网融合试点实施方案16日前上报国务院
点击排行
[重要通知]关于2010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政策文件]小企业六项机制
最新更新
[政策法规]关于发布《网上纳税申报软件管理规范(
[政策法规]关于科技重大专项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
[技术创新]平板电视能效标准年底实施 高耗能产品将
[经济动态]逢高减持成主流 七月大宗交易创新高
[经济动态]南京大爆炸
[经济动态]汇改不等于升值 人民币7月双向波动涨幅
[经济动态]唐骏校友案续 代理律师无法断定禹晋永土
[经济动态]员工持股存争议 春秋航空陷入罢飞疑云
[经济动态]各地柴油批发价格全线上扬 中石油零售促
[经济动态]中投公司最新出售260万股摩根士丹利股票
[经济动态]中国人民大学报告称中国经济面临次萧条
[经济动态]国新资产管理公司最快本月成立 首批含1
[经济动态]工行农商行被指推霸王产品
[经济动态]国务院专家称中国债权国地位被明显夸大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