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新闻中心 >> 财经新闻 >> 正文
 
壹基金“终结猜想”是误读
【字体: 点击数:  发布日期:2010年09月15日 双击滚屏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李连杰日前接受央视《面对面》专访时谈及壹基金面临困境,最近两天,对于壹基金和发起人李连杰本人的讨论和猜测铺天盖地,涉及内容从李连杰个人的富裕生活、壹基金能走多远,到中国的慈善体制问题。作为私募基金的壹基金挂靠在有公募资格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名下,借助中国红十字会的名义向社会公开募捐,做公募基金会的项目。有媒体报道称,壹基金和中国红十字会的三年合同即将到期,三年之约之后,壹基金存在中断的可能性。对此,昨天壹基金的工作人员表态,关于壹基金即将中断的说法存在误读和误传。

  ■“三年之约”是误传

  “我的团队还在劝我不要说,但有的时候,该说的话,为了集体和公众的利益,还是要说一说吧。我会面对,我会承担。”日前,“壹基金计划”发起人李连杰在接受央视《面对面——激情与理性》专访时道出“苦水”——壹基金运转以来面临体制困境。这次面对尖锐话题的“不沉默”态度,果然引发了李连杰三年前曾有过的担心——“如果真的把困难大声说出来,那真正的困难就砸过来了。”

  节目播出后有媒体报道,2007年壹基金计划在北京正式启动时,作为国内首次尝试的一种公益模式,壹基金和中国红十字会有三年之约。在三年的合同期里,作为私募基金的壹基金挂靠在有公募资格的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名下,借助中国红十字会的名义向社会公开募捐,做公募基金会的项目。但今年年底,三年合同期将至,壹基金能否继续以民间身份打公募的“擦边球”,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壹基金存在中断的可能性。

  “李连杰先生在节目中并没有说过三年合约的事情。”壹基金的工作人员昨天向记者介绍,“壹基金的运转从2006年已经开始,正式面向公众宣传、推出是在2007年,目前已经超过了三年,怎么可能有三年的合约呢?”

  这位工作人员说,实际上李连杰本人曾经希望经过三年的努力,实现壹基金身份的突破,但目前看来实现起来困难非常大,但被人理解成了“三年大限”,“而实际上我们与红十字会的合作没有时间限制。”

      ■“壹基金将中断”是误读

  另一个关键点是李连杰言语中透露出壹基金计划有可能“夭折”的意思,李连杰将壹基金形容为一个没有身份证的孩子。他说:“这三年这孩子起码还健健康康的,没出什么事,但是他没身份证。”

  他在描述壹基金所面临困难的严重性时说:“这是你和我、我们都不能理解的严重性。”他甚至提到了今后“卸任”的打算,这句话引发了外界对于壹基金可能被终结的猜想。当被记者问及壹基金要中断了李连杰能否承受时,李连杰动情地说:“其实我一直告诉自己,它有第一天,就有结束的一天。”

  “目前基金会的日常工作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壹基金2010年典范工程、四川和玉树的灾后重建等项目都在推进。”基金会工作人员介绍,“行业内的人士都能够明白,李连杰先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呼吁,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探讨,找出解决民间慈善组织身份问题的有效方式。希望通过基金会几年来的努力,分享经验和困难。因此,壹基金将中断的说法是一种误读。”

  ■争创民办公募基金先河

  “个人、集体、政府、领导,体制内、体制外,每个人都觉得(公益慈善)是好事,但还是没办法解决问题。”该工作人员对李连杰在节目中所说的这句话,进行了进一步解释。她说,壹基金募集到的所有捐款直接进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李连杰壹基金计划”账户,壹基金无权拥有独立的募捐账户。善款的使用方面,壹基金有独立的使用权,需根据慈善项目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申请,项目计划通过评估后,使用基金会中的善款。

  壹基金潜力巨大的手机平台捐款因账户的不独立而在操作上存在不便,“后台操作起来非常复杂,红十字会和基金会的工作量都非常大,而捐款人的捐款操作过程也比较繁复。”她说,作为私募基金会承担着公墓基金会的职能,这在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已经是个突破,但身份的“尴尬”造成基金会工作上的一些不便,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在捐款程序上的不便。“从壹基金成立之初,就在做相关的申请,希望以民间慈善机构的身份实现公募的职能,今后还会向这个目标继续努力。”

     挂靠官方公募基金 壹基金公益理念受限

  目前,国内的基金会分为公募和非公募两种。公募基金有权向公众募捐,而非公募基金无权向公众募捐。中国没有民办公募慈善基金会的先例。

  壹基金是由李连杰先生发起成立的国际性公益组织,在中国大陆地区,壹基金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合作,于2006年12月8日发起成立了“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提出“1人+1元+每1个月=1个大家庭的概念,即每人每月最少捐一元,集合每个人的力量让小捐款变成大善款,帮助大家庭中需要帮助的人”的理念。该计划于2007年4月19日正式启动,可以向公众募款,壹基金募集到的所有捐款直接进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李连杰壹基金计划”账户,壹基金没有独立的募捐账户。

  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的执行机构,上海李连杰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严格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向“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进行专项的汇报与结算,并接受年度审计。

  据基金会方面介绍,基金会几年来先后开发了手机短信捐款平台、银行卡、支付宝等便捷的方式,尽量让捐款人的慈善行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因为账户的不独立而在操作上存在重大的不便,远远无法实现李连杰最初设计的每人每月最少捐一元,让小捐款变成大善款的理念。

  ■本版文/本报记者 于静(除署名外)

  慈善事业做大

  需破体制障碍

  “李连杰提到的目前民间基金会面临的体制尴尬确实存在。”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原司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的王振耀昨天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中国的慈善事业要做大,体制问题是面临的障碍和限制之一。

  他说,中国现行的慈善体制,和过去的慈善发展水平相匹配。但随着捐款数额和参与慈善的人数都在增长,目前的慈善组织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这是一个有待全社会关注、讨论的问题。

  “美国的慈善组织达到150万个,民间基金会的数量在10万个左右,每年还在以几千个的速度增加。而中国,去年基金会的总数只有1800个,发展状态远远落后。”王振耀说,中国去年的慈善捐款额以数百亿计,正经历着从传统慈善体制向现代慈善体制的转型,意味着慈善不再是小范围、做好事的个人行为,而是由专业人员参与、项目丰富的组织慈善。

  “通俗地说,捐款是水,基金会是容器,没有容器,水再多也没地方放。”他说,目前中国有几千亿慈善资源,但组织形式的落后造成这些资源开发不出来,组织形式的成熟度和基金会队伍的发展壮大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局面。

  他认为,前些年,民间组织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政府部门认为发动成立民间组织存在风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造成儿童、老年人等社会问题急需社会服务类的民间组织发挥作用,需要摆脱基层组织少、慈善力量不足等局面。

  王振耀表示,壹基金和中国红十字会的合作是具有丰富想像力的创新,但挂靠的形式造成了民间组织的持续性发展面临困难。他认为,进一步的体制探索和创新需要全社会尽快达成共识。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东方财富 责任编辑:
上一篇:李荣融“垄断有功论”引争议 称没央企中国经济早乱了
下一篇:李书福证实:国产沃尔沃考虑上海、成都、大庆三地落户
点击排行
[重要通知]关于2010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政策文件]小企业六项机制
最新更新
[政策法规]2010年1-7月份全国关停小火电机组表
[发改委]杜鹰同志出席生态补偿立法与流域生态补
[发改委]上海降低宽带上网资费 
[技术创新]电子书市场群雄逐鹿 产业意见出台规制“
[技术创新]英国加大技术创新投资 未来4年投2亿建创
[技术创新]专家解读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 或进驻女性
[技术创新]中国首枚自主研发税控加油机控制芯片研
[创业指南]年薪40万!单位伸“橄榄枝”引来6000名
[创业指南]调查:74.4%的人期待将师德列入教师绩效
[财经新闻]李旭利离职内幕:据称证监会被提请深查
[财经新闻]银行13年后重返证交所债市 或为小QFII、
[财经新闻]安邦沁阳私制假保单316份 多省分支机构
[财经新闻]上市公司三季报大摆乌龙 多家公司克隆去
[财经新闻]丰田金融贿赂案听证会争论或难触行业潜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