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热钱”不忘“便利” 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变强,一些套利资本正在觊觎中国。外管局如何把好中国的大门,防范热钱冲击?
易纲还表示,要从根本上消除热钱存在的根源,实际上还得发挥市场机制。“中国跨境资金的流动大部分是合法合规的,是合理的,是在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可以解释的。”不过,他也指出:“在中国的热钱往往是披着合法的外衣”,比如,通过经常项目、FDI、个人、地下钱庄等渠道流进中国。据此,易纲判断,在资本管制下的热钱和在资本完全可兑换情况下的热钱是很不一样的。所以,金融危机后,中国正更为稳妥和安全地稳步推进资本项下可兑换。
创“便利”不忘“安全” “方便企业、方便贸易、方便投资,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风险可控、金融安全是我们外汇管理改革开放的底线。”易纲认为,管好热钱就是要兼顾防止热钱冲击和为企业、居民提供外汇便利。“很多朋友有一个印象,中国搞外汇管制的,结汇是强制的。实际上这个印象是不对的。强制结售汇已经是一个完全过时的概念了。”易纲说。
据易纲介绍,外管局正研究进一步简化手续,使绝大多数正常经营的企业感受到进出口收汇、结汇、购汇的便利。同时,有关部门要对中国的货币流和资金流进行分析和检查,切实控制住风险。
谈“汇率”不忘“稳定” 汇率,又是汇率。从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定调“基本稳定”,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谈“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再到商务部长陈德铭说“汇率稳定利于世界经济”,人民币汇率问题一次次被媒体提及。
昨天,易纲也难免遭遇汇率问题。易纲首先表示,汇率问题“周小川行长已经说得很清楚”。随后,他说:“中国一直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各种意见以及市场上对供求各种不同的判断都要在市场上交流,由市场决定未来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