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1日电(记者 牛琪 査文晔 王建华)中国本周日正式公布新世纪以来连续第七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
分析人士指出,这是中国首次提出对“三农”的投入要以“比例提高”的方式实现增长,其支持力度将会比以往更大。
这份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要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文件同时指明了支农资金的投向,包括继续增加各类补贴,支持农村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对“三农”的投入“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这12个字,意义重大。
他说:“以前总量每年或多或少都会增加,但比例有的年份可能还有所降低。今后不仅要求总量增加,而且比例也要提高,这是个更高的要求。”
例如,2009年和200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关表述分别为:“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2009年要在上年较大幅度增加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补贴资金。”“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2008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
中国社科院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贵表示,尽管农村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三农”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能仅用经济份额加以考量,持续增加投入力度将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重要的物质支持。
据统计,2003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首次超过2000亿元,达到2144亿元。2007年达到4318亿元,比2003年增加了2174亿元,增长了101.4%。2003—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投入累计达到1.6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