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5.9亿元,为预算的56.8%,同比增长24.8%,;支出完成223.5亿元,为预算的50.4%,增长31.3%。
这是一组简单的数据,但它反映出的信息,却有着非凡的意义:上半年,在全省经济继续回升向好的基础上,财政预算执行总体良好,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支出保持了较高增幅,收入、支出进度多年来首次同步实现“双过半”,首次实现上半年财政收入过百亿元。
今年上半年,面对玉树地震灾害的不利影响以及依然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省财税系统超常努力,全力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措施,在全省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的基础上,狠抓收入组织,严格支出管理,积极推进改革,强化监督管理,财政收入增长与回升向好的全省经济运行相协调。财政收入增幅高出去年同期16.2个百分点,高于GDP增幅9.8个百分点。首次实现上半年财政收入过百亿元,接近2007年全年财政收入。通过提前下达财政部预告资金,预拨、垫付资金,排查细分用款计划,量化支出责任,加快结余资金的支出进度,努力提高预算执行率,支出进度比去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创多年来同期最高水平。同时,省财政厅牢牢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支持青海等省藏区跨越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大组织协调力度,狠抓重点项目和政策增长点,落实中央专项补助资金97.61亿元,同比增长49.3%。
总体良好的财政预算执行,使得省财政对玉树地震抗震救灾等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玉树“4·14”强烈地震发生后,省财政紧急启动抗震救灾财政应急预案,及时制定补助政策和标准,切实加强资金管理,积极争取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继续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确保经济稳定发展。加强与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协调,在国家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采取省财政垫资等方式及时安排下达资金预算51.25亿元,较好地发挥了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全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安排下达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项目19个;下达节能技术改造奖励资金对节能量在500吨标煤以上的节能项目给予支持;下达太阳能建筑应用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全省“两基”攻坚县25所寄宿制学校太阳能供热采暖示范项目建设;下达产业技术研发资金、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引导企业推进产品、技术、研发和品牌升级。本着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思路,一次性下达资金4亿元,着力打造覆盖全省的信用担保体系。随着这4亿元资金的落实到位,我省将在年内实现三个信用平台县级全覆盖。
为进一步提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水平,逐步缩小省内地区间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增量很少的情况下,省财政坚持财力下移,共下达转移支付资金4亿元,帮助各地落实好教育、三农、村级经费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支出,缓解基层财政困难,进一步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考虑我省财力和政府性债务情况,以及新增中央投资的配套需求,与财政部、省政府以及省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多次沟通协调,今年争取到中央财政代理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33亿元。
支农惠农,一向是省财政考虑的重点。为落实好扩大内需政策,省财政积极推进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汽车以旧换新财政补贴政策,共下达财政补贴资金8563万元,补贴资金兑付率提高到87%。另外,及时下达直补综合补贴资金21660万元和农资贴息资金645万元,有力支持了春耕生产,促进了农民增收。为防止支农投入“挤出效应”,根据对全省各州(地、市)、县2009年本级财政支农投入情况考评结果,安排资金3500万元进行专项奖补。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社会发展目标,更加关注民计民生,进一步提高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着力支持教育、社保、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到6月底,教育支出24.6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8%。重点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小学和未"普九"寄宿制学校建设、高校重点学科和特色优势学科建设、落实普通本科高校和高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和职业教育发展等。积极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筹措资金33亿元,继续支持推进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农村牧区困难群众危房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取消了六州藏区2010年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州县级配套资金。同时安排资金2亿元,支持推进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工作。支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下达资金1.9亿元。下达补助资金1亿元,及时补充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确保了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调标支出。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前预拨就业专项资金3亿元,确保了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者等群体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和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支出需要;安排资金8000万元,力争三年内实现每个县建立一个创业小额贷款担保融资平台;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完善毕业生就业资金扶持机制。支持文化体育事业,到6月底,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68亿元,增长34.5%。推进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支持启动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发展基金会相关工作,初步确定了补偿原则、补偿范围和内容,研究制定补偿总体方案和相关办法。共下达乡镇政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7亿元,计划完成133个乡镇的建设任务。
财政收入、支出进度首次同步实现"双过半",浸透了青海财税人的努力。下半年,省财政将更好地发挥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努力增加投入,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统筹财力配置,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上,努力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作者: 卢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