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一大早,阳光明媚。西宁市城西区行知小学的花圃内鲜花争艳。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省心理咨询协会和本报社区联络站共同举办的灾区孩子心理辅导系列活动,在这里拉开序幕。在城西区委宣传部等部门牵头下,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刘兴华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危机干预中心副主任史占彪、省心理咨询协会会长曹斌一起,与来自灾区的孩子们见面。
★★细节决定成败★★
4日的见面会,只是对灾区孩子们心理状态的一个筛查,来掌握孩子们目前的心理状况,制定更加科学的心理辅导方案,才能真正起到心理辅导的作用。心理专家们在筛查时,非常注意细节。他们说,细节决定成败,他们所指的成败,是指与孩子们能否做到心与心的交流。
在安排与孩子们见面前,大家对见面的场地、周围环境、参加人员等,都作了规划。如此细致的工作下,选出的8名灾区来的孩子进门后看到有陌生人,还是有些紧张,低着头,不说话。曹会长非常细心,看到孩子们有戒备心理,就把准备的小礼物一一分发给孩子们。当孩子们拆开礼物后,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慢慢地,与大家的眼神交流也多了起来。
与孩子们做简单交流的老师蹲下来,请孩子们做自我介绍,再当起“小记者”,“采访”身边的小朋友。简单的游戏中,孩子们逐渐放松心情,胆子大点的孩子,竟主动与身边的小朋友聊了起来。
曹会长说,与孩子们交流,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说话时,要与孩子平视。交流前,可以通过小礼物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总之,要把自己的那份真诚通过细微的言行,让孩子们感受到,让他们的心灵充满更多的阳光。
★★多些关注 少些干预★★
“我们这样做,会影响到孩子们吗?”这是参与此次活动的老师和家长们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因为,做心理辅导,讲求的是对孩子们多一些关注,少一些干预。从记者处得知,活动会完全按照心理专家最专业的心理辅导方案来做,不会伤害灾区来的孩子们时,大家才放下心来。
史占彪博士说,地震对孩子们的影响会持续很长时间。也许此时,一些孩子没有表现出来,但不代表今后他们就不会出现问题。所以,对孩子们的关注还是要多一些。至于关注什么,史博士介绍说,首先要关注他们经历了什么,当然不是直接询问,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是把握分寸。因为关爱很重要,但不要过多地打扰他们。关注的人过多,他们心理上会产生反感。不要有人来看望灾区的孩子,就把他们从班里隔离出来,照照相,握握手什么的,这样,会让他们对自己的独特性有强化作用,让他们自觉不自觉地给自己贴上标签,不利于心理康复。
刘兴华博士认为,其实,孩子们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当孩子们在一个新的环境里适应后,他们的天性就会表现出来。监护人和老师能做的,是引导的同时,还要保持一定距离。“所有的帮助都要出自真心,当然,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许多时候,我们要换位思考,多想想孩子们的感受。”
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孩子们逐渐接受了这些前来关心他们成长的叔叔和阿姨,走出会客室大门时,还有孩子主动伸出小手,拉住专家们的大手。到了操场上,孩子们立刻显现出好动的天性,忘情而快乐地跑着、跳着……(作者:王复莲 燕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