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新闻中心 >> 青海新闻 >> 正文
 
区域协调发展之 “两带一线”篇“两带一线”谱写的恢宏乐章
【字体: 点击数:  发布日期:2011年01月14日 双击滚屏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湟水,养育了3/5的青海人;青藏铁路,一条神奇的天路……

  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战略构想,为指导全省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加强招商引资、资源配置、产业布置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奋斗和拼搏,使构想化为现实,化为波澜壮阔的恢宏乐章,而其中的“两带一线”作为这一乐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显现出流光溢彩。

  黄河,在这里发源,在这里纳入涓涓细流而成滚涌之势曲折东行。沿黄河发展带在黄河于我省境内全长1959公里的广阔区域内铺设开来,涉及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玛沁县、达日县、甘德县、久治县,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同德县、贵南县、共和县、贵德县,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县、泽库县、尖扎县、同仁县和海东地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8个县在黄河干流的沿岸区域里,星罗棋布地簇拥着沿黄河发展带。

  有着“母亲河”美誉的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也为今天我省沿黄河发展带来了水电、农牧业、旅游资源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明显的比较优势。自上而下2915米的自然落差,为这里蓄积了水能资源开发潜力。黄河时而在巨峡大谷中游走,时而现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真容,呈现波涛汹涌雷霆万钧之势,黄河发乎自然的威力使我们探寻到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脉搏。可规划建设27座梯级电站,装机容量1728万千瓦,年发电量654亿千瓦时,龙羊峡、李家峡、公伯峡等8座水电站次第建成发电运行,发电装机524万千瓦,年发电量达202.66亿千瓦时,拉西瓦、积石峡等水电站分别紧随在建,发电装机580万千瓦,年发电量158亿千瓦时。一个个水电站像颗颗明珠,与黄河相映生辉,释放出能量和希望。

  黄河沿岸绵延不绝的千里沃野,随着沿黄河发展带的巨臂拉动,显化出农牧业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坚持走生态保护与建设之路上,几年的退耕牧还林草的科学实践,引导群众在生态保护中闯出了特色发展之路。轮牧、圈养牛羊、育肥贩运……让往日游牧的牧民群众在定居后走出了更宽的发展路子,草山也在休养生息后呈现一派勃勃生机,有机畜牧业、畜产品深加工在草山深处焕发巨大活力。龙羊峡以下河段,良好的水热条件和肥沃的土壤,使这里多达100多万亩、占全省38.6%的耕地,在向特色产业的进发中,一个个育林育苗、花卉、瓜果、蔬菜基地纷纷在以前只产“口粮”的庄稼地上崛起,黄河沿岸在群众转变发展观念中,刮起了强劲的“土地革命”的风潮。

  草原、森林、雪峰、湖泊、河流……沿黄河而下,这些饱蕴发展旅游业潜能的壮美自然景观,糅合着沿黄两岸藏、回、蒙古、撒拉等少数民族的浓郁风情,也随着水电、农牧业的长足发展和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加快而异军突起,长久“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美山水和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向世人“掀起盖头”。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农家乐”、“牧家乐”让沿黄的农牧民在经营山水中盆盈钵满。

  大思路、大手笔使黄河发展带激起浪花,也让湟水河及其一级支流区域的西宁、海东和海北的12个县区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依托交通和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城镇和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得到快速发展,土地流转机制在沿湟发展带生根开花,土地资源进一步向种田能手集中,油菜、马铃薯、蔬菜、特色果品、奶牛、生猪、肉羊等特色优势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湟水沿岸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已见雏形,已渐成全省主要的粮、油、肉、菜供给基地。以标准化、规范化养殖小区和示范村建设为手段,特色农畜产品的良种化,专业化进程日益加快,在大市场理念的观照下,农畜产品流通体系,无公害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科教产学研体系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一大批特色农牧产业的龙头企业也应运而生。

  省会西宁在努力打造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号角声中,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并向湟水发展带的县区释放出辐射效应。形成了城乡资源共享、人力互助、产业互利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以发展县域经济为重点,依托西宁经济开发区1区4园产生的扩张力,县域工业产业链快速延伸,技术升级步伐在加快。特色农牧业资源,更为食品、服饰、藏毯等农畜产业插上了展翅高飞的羽翼,沿湟水之滨涌动的是发展的浪潮,人流、物流、信息流拍打着湟水两岸。

  环西宁“中国夏都”旅游圈,不断向周边释放出强力的张力,西宁市作为交通枢纽、城市载体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日益突显。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合理设计旅游精品线路,优化整合旅游资源的强音中,主城区文化旅游、城郊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宗教观光旅游,一道道旅游盛宴引来海内外游客,在持续的“夏都旅游热”中,连年出现旅游“井喷”。

  如果说沿黄河、湟水两个发展带在快速发展中,以优势互补、发展互动实现了共赢,那么,东起海东、西出唐古拉的兰青-青藏铁路发展轴线,则是在绵延几千里的里程中,贯穿东部地区、环青海湖地区和柴达木地区,形成了我省人流物流的蓝色通道。这条通道蕴藏着矿产、农牧业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这条通道联结着西宁、格尔木、德令哈三座城市和西宁、柴达木两个循环经济试验区,是全省人口和产业的主要集聚带。这条大动脉作为一条发展轴线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担纲”的作用。

  依托这条轴线——以沿线现有城镇为基础,以强化城镇产业支撑为手段,吸引了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稳定就业定居,城镇基础设施及功能及时跟进,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速。西宁市在不断“扩容”,增强生产要素聚集能力,打造创业环境好、人居环境佳、综合实力强的过程中,其中心城市地位得到确立。以格尔木、德令哈为中心,以沿线城镇和工矿区为节点,形成了点环状城镇新格局。

  依托这条轴线——工业园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省新型工业的主要支撑点,大批工业企业不断在园区集中“落户”,产生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效应。依托这条轴线——构建了兰州-西宁重点开发区和祁连山生态功能区。开展与西藏在矿产资源加工和高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一条西宁至格尔木至拉萨的青藏高原经济带及黄金旅游线路由此派生出来。

  “两带一线”是发展的曲谱,是跳动的音符,数年的科学实践,联结起恢宏壮阔的乐章。沿黄河发展带开始建起水电开发走廊、生态旅游走廊和特色农牧业走廊;沿湟水发展带正在开建特色农牧业产业化走廊、矿产资源精深加工走廊和现代服务业走廊;兰青-青藏铁路发展轴线正在形成全省主要城镇发展带、经济大动脉和开发融入的主轴线……乐章谱就,正待我们在崭新的“十二五”奋力完成让世人瞩目的交响。(作者:萧柳 )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青海新闻网 责任编辑:
上一篇:全省水利普查办公室主任会议在西宁召开
下一篇:各具特色、优势互补 平安富硒产业迈出坚实一步
点击排行
[重要通知]关于2010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政策文件]小企业六项机制
最新更新
[技术创新]中国研制开发出大型集群风电有功智能控
[政策法规]关于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有关企业所得税政
[政策法规]关于支持舟曲灾后恢复重建有关税收政策
[发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委党组和处长以上领
[时政要闻]各地召开地方“两会” 代表关注“吃穿住
[时政要闻]李敖之子的北大生活:和中学不一样 没什
[时政要闻]“网瘾部长”伍皓将调基层 自嘲“觉悟晚
[时政要闻]2011考研作弊调查:作弊方式先进 答案准
[时政要闻]机构调查称亚洲工资增速领跑世界 中国贡
[时政要闻]王安顺任北京市政协党组书记
[时政要闻]北京市公安局长傅政华首任人大代表 敬礼
[时政要闻]教育部官员回应“取消统一高考”论 
[时政要闻]审计署公布09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
[时政要闻]中国各级政府加强“账本”监管促公开透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