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海东地、县农牧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狠抓项目建设,推进土地流转,创新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生产技术,提高产业化程度,农牧业生产进展顺利,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全区春耕总播种面积达到298.88万亩,比上年增0.42万亩。
自5月海东地区与安徽巢湖市加强农业合作工作以来,已在全区6个农业园区落实60栋“巢湖式大棚”。期间,巢湖技术人员和种植能手充分发挥懂技术、善管理的特长,建立了重点示范、辐射带动、明确目标、责任到人、挂牌作业的工作机制。尤其是在突出新品种、新技术的同时,倾力打造高产、高效样板,并且以“帮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和“一帮一、手把手”的方式热情投入到生产中,进一步促进了园区建设发展。
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全区各项支农资金实际到位23981.13万元。其中,农村能源建设资金1662.8万元,粮食直补资金7381万元,重点农业技术推广3580.2万元,设施农业4647.75万元,省级种子补贴321万元,农机具购置补助1829万元,测土配方施肥110万元,全膜双垄覆盖补助资金4450万元,省级用于春耕生产和农业发展资金230万元。金融部门共发放农贷资金28571万元。
为了向调优、调特、增效推进,两大优势作物中马铃薯面积84.11万亩、油料作物面积95.88万亩,合计179.99万亩。十大特色品牌优质蚕豆、紫皮大蒜、乐都长椒、循化线椒及薄皮核桃等种植面积达到70.69万亩,比上年增4.06万亩,占总播面积的81%。
继续将“订单农业”作为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目前全区订单农业面积达67.76万亩,比上年增16.99万亩,占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2%;共签订合同19498份,涉及农户94528户。各县根据本县实际,积极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个体经营大户联系,签订单,进一步促农增收。
围绕河湟特色流域农牧业百里长廊建设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区户均1座温棚的目标要求,按照“优化布局、集中建棚、提高档次”的原则,通过搭建融资平台,整合政府、社会、群众、银行资金,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作者: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