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是支撑我省农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我省的自然资源禀赋,使得我省具有得天独厚发展特色经济的优势。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结合自身实际,立足资源优势,以发展特色农牧业为突破口,推进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建设,特色产业的优化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村牧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但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导致我省一些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缓慢、特色农牧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如何利用资源优势,使我省经济发展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首先就要认清本地优势,找准发展定位,扬长避短,立足资源比较优势,构建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的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升竞争力,从而达到以特色产业赢得市场、赢得发展。
立足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必须按照优化结构、提高品质、规模开发的思路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结合新一轮农牧业结构调整,巩固、扩大现有主导产业特色基地,做到同一品种规模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化,连点成片,连片成方,形成集聚效应,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要积极培植主导产业,努力开发“拳头”产品,发展区域特色农牧业经济,形成各具特色的农副产品基地。要增强“品牌”意识,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着力打造生态经济品牌,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要发展“订单”农牧业,完善“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紧密利益联接机制。要积极发挥农牧业科技示范场、科技园区等在农牧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农牧业科学种植和科学养殖的水平,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优质率和产出率,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要积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各级政府作为农牧民增收的坚强后盾,应当立足科学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建立资金服务体系,做好资金的投放使用和监督工作,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努力提升财政支持经济建设的政策、资金和服务平台,积极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全面发挥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龙头企业是培育特色产业、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关键,要坚持积极引导、大力扶持、放手发展、逐步完善、不断壮大的方针,打破地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加速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要从政策方面给予扶持,完善健全机制体制,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从资金信贷方面给予倾斜,从科技立项方面给予支持,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出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加销一条龙的龙头企业。同时,引导龙头企业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要充分利用现有区域农牧业产业优 势,通过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使之成为布局科学合理、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并进一步转化为名特优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优势,带动其他区域产业发展。建立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体系,开辟乡村与城镇、农牧民与市场挂钩的系列开发支柱产业之路。(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