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国家文化部批准命名的青海省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正式挂牌成立。这个实验区是青海省在全国、世界打响的“三个品牌”之一。在高海拔地区的民族自治州建设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黄南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更加重视和善于学习,围绕激情干事创业,探索民族自治州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提高推动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能力,更好地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在保护生态、保护文化,实现“四个发展”中掌握主动。
抓领导,发挥州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引领全州学风的导向作用
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黄南州紧紧围绕“四个发展”,对全州各方面工作提出新要求,以党委(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为引领,突出黄南州如何创新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等重点学习内容,坚持领导学在前、走在前,一级做给一级看,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一是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示范作用。州委书记李选生亲自点题,要求中心组成员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把学习融入工作之中,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州委书记李选生撰写的《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促进新黄南建设》等理论文章在《青海日报》刊登,州长多杰才让撰写的《谋划黄南未来实现跨越发展》等理论文章在《黄南调研》上发表。其他中心组学习成员也结合各自分管的工作积极撰写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在全州领导干部中形成了学习理论、研究问题的良好风气。二是在推动全州中心工作上下功夫。今年,州委邀请了南京财经大学教授、青海省社科院副院长孙发平、省政协副秘书长王心岳、省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处处长马鸿思等同志分别作了题为《热贡文化理论知识》、《中央第五次西藏座谈会精神解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等专题讲座,使全州的理论武装工作同研究年内黄南州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了学习的实际效果,丰富了学习内容领域。全州有12名厅级干部先后赴北京、上海等地考察学习;建立了“上海浦东干部网上理论学习专栏”,并正在积极筹建“县级以上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专网”。三是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州委先后制定并完善了《领导带头学习制度》、《学习交流汇报制度》、《集中学习与自学研讨制度》、《检查考核和评比制度》等督学促学的长效机制,把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情况作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季度检查、半年督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实行量化打分,使学习任务真正落到了实处。据统计,全州厅级干部人均每年撰写调研文章2篇以上,读书笔记2万字左右;县级干部人均每年撰写调研文章1篇以上,读书笔记1万字以上,心得体会4篇以上。
抓基层,积极拓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学习的途径和渠道
黄南州委坚持“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贫富”的工作理念,围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这一目标,根据党员干部队伍的特点,不断拓展、创新组织学习的形式。一是送出去学。今年以来,我州选派18名县级以上干部参加了中央部委、省委组织部调训;选派30名副县级以上干部参加了在南京财经大学举办的“黄南州县级领导干部经济改革与发展研讨班”;选派110余名干部赴江苏、上海、四川等地培训;选派6名干部赴湖北省仙桃挂职锻炼;选派18名干部赴玉树分别开展为期2个月的抗震救灾工作和为期1年挂职锻炼。二是请进来学。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同时,围绕全州中心工作,邀请省委宣传部、南京财经大学等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在热贡文化理论、执行力建设、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对全州新任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专题授课,使其在新时期的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执行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三是依托教育资源常学。利用各级党校,举办了热贡文化知识培训等6次干部主体培训班,受训干部达320人(次);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利用“星期天学院”举办各类培训班10期,培训干部477人(次);利用农牧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乡村广播站等开展经常性学习培训,开创了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新模式,开辟了获取新知识的新途径,使农牧民党员真正成为农牧区事务管理的“掌门人”。四是提供读本自学。各级党组织每年订阅报刊杂志、最新理论书籍和业务书籍,为党员干部提供学习资料。同时,把中央、省委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宗教理论以及国情、省情、州情等内容编译成藏文,印发到各乡镇,保证了基层农牧民的学习需要。五是整合资源送学。组织、宣传、司法、党校、教育、卫生等部门联合成立了宣讲团,深入乡镇、村、社和牧民定居点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宣讲省委、州委的发展思路、政策措施,并在宣讲过程中听取民声、了解民愿、收集民意。在支援玉树抗震救灾中,注重运用抗震救灾精神激励教育广大党员,通过举办5场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报告会,展示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示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感人事迹,展示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无私奉献的精神,起到了积极向上地引导和教育作用,并刻录成光盘,发送到各乡镇。六是以考促学深化学习。坚持以考促学制度,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州性普法考试,各部门每季度组织一次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考试,以此检验学习成效,巩固阶段性学习成果;加大公推竟职选拔干部的力度,通过公开职位、资格审查、素能测试、竞职演讲、组织考察、党委集体研究、讨论决定等任用程序,使14名平时注重学习,钻研政策、善于思考的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副县级领导岗位,激励更多的党员干部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尖扎县通过开展“我的风采———新秀论坛”活动,给党员干部提供了推介自我和展示才华的平台。七是走访调研问学。各级领导班子紧紧围绕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等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将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按照“选准一个专题、研究一个课题、解决一个难题、推动一项工作”的“四个一”要求,对事关黄南长远发展的重点战略课题深入调研,较好发挥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
抓阵地,加强学习教育平台建设
州委坚持把阵地建设作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基础性工作来抓,从组织力量、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了大力倾斜。一是发挥州县党校、行政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大对州县党校基础设施条件的投入,整合配强师资力量,结合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在生态保护、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民族宗教工作等学习内容上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同时注重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二是加大党建示范村(点)创建力度。狠抓“省级党建示范村”晋级达标工作,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年初投入15万元为四个省州级示范村配备了各类设施。三是积极打造基层党建活动主阵地。今年省、州、县共投资1650万元对128个危旧狭小的村级组织活动场进行重建和改扩建,基本实现全州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按照“三有一化”要求,新建5个社区活动场所,工程完工后全州标准化社区活动场所达54.5%。投入300万元在尖扎县直岗拉卡村(黄南州农牧区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开工建设青海省农牧区村干部短期培训基地,建设筑面积1094平方米。四是加强全州农牧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2009年开通了75个农牧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电信模式终端接收站点,今年二期工程共安排终端接收站点210个,将州、县组织部门和党校也纳入工程覆盖范围。截至目前,53个电信模式站点已经基本完成,卫星模式站点建设也已接近尾声。将省文化新闻出版厅配发的100台投影仪配发到起点较高、基础较好的村级终端接收站点。五是狠抓“农(牧)家书屋”建设。坚持把“农(牧)家书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级卫生室、乡村广播站建设一并规划、一并建设、一并管理使用的工作要求,已建成“农(牧)家书屋”50多个,配发图书10万多册,光盘3000多个,有效的提升了学习型党组织的覆盖面。六是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体营造舆论宣传声势。统筹协调各类媒体,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黄南报、黄南电视台、黄南政府网、黄南手机报以及各县新闻媒体,结合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活动开展和重大节庆日纪念以及省州县重大决策部署等契机,开设专栏、专版和专题节目,把党员干部的思想及时统一到中央、省委、州委、县委的精神上来。着力创新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宣传形式,增强宣传的感染力、吸引力,推动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既生动活泼又扎扎实实地开展。(作者:郑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