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定格在2011年6月10日的青海牵手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的那一刻。这天下午,在2011中国·青海绿色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青海省人民政府与援建青海的央企———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签订了总金额达529亿元,包括在青投资开发建设火电、热电联产、水电、太阳能、风电等能源项目的能源投资合作协议。
时间定格的一刹那,在场的很多人都意识到,青海的新能源产业已经引来了真正的“金凤凰”,新能源产业将翻开新的篇章……这一步对于援建青海的“大唐”来说,也意味着过去火电项目占主导的产业开始了新的调整,在青海这块新能源富足的地区,寻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这一刻的牵手,让青海和“大唐”都寻找到了绿色发展的新机遇。
促成今天这个成果的起因,还要回顾到2010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对口支援青海藏区的重大决定的那一刻——由13个中央企业对口帮扶青海藏区13个县,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蔡爽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到任援建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挂职兴海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成为了央企大唐与援建地青海的一条牢不可破的纽带。与此同时,先行官——青海大唐国际能源项目筹备处主任赵志清也带领集团部分精兵强将开始了在青实施项目的前期工作。
从援建一开始,“大唐”就确定了以“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援建方式,一方面在城镇基础设施改造、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资金上的支援,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援青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援建的水电项目为载体,为兴海县地方建设投资不低于1000万元的基础设施或民生工程,从根本上体现中央提出的援青工作要进一步向农牧区倾斜、着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的精神,切实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初衷。同时,为加大援建县干部的培训力度,大唐集团公司制定了三年的领导干部培训方案,计划每年举办1-2期学习班,将培训的干部送往湖南长沙理工大学进行培训,加强县干部队伍的建设,以切实落实中央提出的大力培养当地干部的精神,为援建的兴海县不断地输送着“新鲜血液”。
另一方面,“大唐”深入分析县城的发展优势和劣势,结合大唐集团公司的优势,明确企业在援建后续阶段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坚持以绿色能源开发为主,大力开发风电、水电项目。从2010年底,就开始了以曲什安河援建项目为平台,在黄河一级支流曲什安河上建设总装机容量达14.5万千瓦4座电站的“造血”项目,总投资15.3亿元。并争取首个项目在2012年底前完成核准,力争当年开工建设,2013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以这个平台为载体,“大唐”有了进一步了解、认识青海新能源前景的契机,最终促成了今年青洽会上,“大唐”与青海新能源的深度合作,“大唐”承诺,将把青海省作为重点发展的地区之一,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青海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并凭借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按照青海省能源发展规划,投资约529亿元在青海投资开发建设火电、热电联产、水电、太阳能、风电等能源项目。
作为新兴能源的风能开发项目,“大唐”也给予了更高的关注度,总投资中的三分之一倾向风能项目开发。同时,青洽会后,大唐将在我省选择具备开发条件的风电及太阳能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并积极开展高原风场试验风机的研究工作,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实质性成果。
签约仪式后,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大唐”的赵志清和蔡爽,在谈到双方合作前景的时候,他们认为有了青海省委省政府和大唐集团公司高层的高度重视,有了州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这种合作最终结果必然是“双赢”。谈到来青援建的这段时间,两个人都深有感触:“是援建将大唐与青海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是青海各族干部群众在艰苦条件下忘我拼搏的精神,更加激发了援青干部、援建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我们都想尽己所能为青海做一点儿什么……” (作者:晓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