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夜开始,一直到早晨,屋子里全是臭味,熏得人头晕。”3月16日一早,大通县的很多群众纷纷打热线电话称,从青海铝厂生活区一直到桥头镇都有一股类似煤气的味道。
接到报料后,记者迅速赶往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臭气”突袭大通
3月16日9时30分,到宁张公路24公里处,车窗外就有一股类似煤气的味道,再往前走,空气中的气味越来越大。在和大通县环保局取得联系后,在宁张公路27公里处找到了一家叫做青海海源公司防水材料厂的厂院。此时,大通县环保、安监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已经赶到了现场。大通县环保局有关人员说,经过排查,怀疑这里就是臭气的源头。走进厂区,车间后面的四个大储罐里还缓缓冒出淡黄色烟雾。车间里和车间周围的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煤气味,还夹杂着一股臭味,让人有些头晕。附近的群众说,从零点一直到早晨,他们家里就有浓浓的臭味,先是一股烧葱叶子的味道,之后就是夹杂着臭味的煤气味,熏得人无法入睡。到了早晨,很多人的嗓子都干涩疼痛。
家住桥头镇的王女士也说,早晨8点30分,她在上班的路上,突然闻到一股臭味,她怀疑是哪里在烧橡胶。之后她发现整个县城都弥漫着这种味道,就连各单位的楼道,甚至办公室里都是这种味道,这才意识到并不是烧橡胶的味道。据了解,当天青海铝厂生活区、黎明化工厂家属区、黄家寨镇等地的居民都闻到了这股煤气味,群众纷纷给公安、环保等部门打电话反映。
大通县启动应急预案
赶到青海海源公司防水材料厂时,大通县委、县政府,以及环保、安监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大通县环保局负责人说,最先得到消息的是公安机关,黄家寨镇派出所等部门从凌晨两点就开始对黎明化工厂和宁张公路27公里处附近的企业展开排查。早晨一上班,大通县就启动了应急预案,县委书记、县长等领导也赶到现场指挥污染源排查工作。环保等部门也立即展开了对宁张公路27公里处周边企业的排查工作,由于空气中的气味类似煤气,他们首先排查了液化气站、燃气公司等,但没有发现问题。随后,大通县又扩大了排查范围,全面排查了桥头镇至宁张公路24公里处的所有工矿企业、液化气站点、天然气使用单位等,上午9点左右,终于找到青海海源公司防水材料厂。
与此同时,大通县环保局还在黎明化工厂家属院和桥头镇等地设立了三处空气监测点,随时监测空气的成分、臭气的含量和扩散范围。黄家寨镇政府等部门也在辖区内展开调查,截至中午,还没有人员受伤的报告。上午10点,西宁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也赶到青海海源公司防水材料厂,并带来了空气检测设备。检测人员身背氧气设备,头戴防毒面具,手拿检测设备,分别对车间内和储罐上方的空气做了检测,并采集了储罐上方的淡黄色气体样品,送往省环保部门化验。 11时许,检测人员又分别赶到黎明化工厂家属院和桥头镇等地,对当地的空气做了检测。由于此时已经起风,空气中的臭味散了很多。经检测,这些地方都没有有害气体。海源公司防水材料厂附近、桥头镇秩序井然,群众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臭气“源头”停产整顿
虽然空气中的臭味到底是什么成分,还需要等省环保部门的化验结果,但初步认定,青海海源公司防水材料厂就是臭气的“源头”。据了解,青海海源公司防水材料厂是去年年底建成的,3月16日凌晨开始试生产,以沥青和聚脂颗粒等为主要原料,生产防水材料(油毡)。虽然,这家材料厂已经通过环评,但还没有取得环保部门的试生产批准,臭味是在加热沥青和胶粒的过程中产生的。
据调查,青海海源公司防水材料厂是2008年9月审批的防水材料生产企业。3月15日晚,青海海源公司防水材料厂在未经环保部门审批和环保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步投入运行的情况下,擅自试生产,导致废气直接排入周围空气之中,对县城及周边空气环境产生了影响。问题发生后,县委、县政府立即责成县环保等相关部门对青海海源公司防水材料厂进行停产整顿,并封停了海源公司防水材料厂的生产设施。当天下午,县长张永海召集专题会议,就海源公司防水材料厂污染问题进行了再次安排部署。目前,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中。(作者:袁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