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中共青海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上,省委书记强卫指出,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是长期以来青海各族人民不屈不挠与自然灾害斗争实践的集中反映,是青海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守望相助美好品格的充分彰显,是青海各族人民追求发展进步强烈愿望的生动写照。为大力弘扬这一伟大精神,使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伟大实践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报将陆续刊发省垣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的文章,就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意义进行阐述,也欢迎更多的读者朋友谈体会、谈认识,以共同提高全社会对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的体认、理解,并以此为动力,激发斗志、振奋精神,全力以赴、推动工作。
继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后,2010年4月14日,一场7.1级的大地震袭击了青海玉树。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参与抗震救灾斗争的各族军民,以顽强的意志和昂扬的斗志,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用钢铁意志和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保护生命的长城,用鲜血、汗水和生命创造了人类抗震救灾史上的众多奇迹,用实际行动缔造出了伟大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既是我们取得抗震救灾伟大胜利的强大支撑,也是我们搞好灾后重建的力量源泉,更是我们努力实现新青海建设宏图过程中应该高扬的光辉旗帜。
那么,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与“五个特别”青藏高原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首先,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是“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在特殊时期的进一步升华、发展和充实。任何一种精神力量都不是在孤立的环境中产生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也是如此。翻开青海建设的历史画卷,一代一代青海人在地处世界第三级的雪域高原上,战严寒、斗冰雪,挑战荒漠戈壁、暴风狂沙,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以及柴达木精神、龙羊精神、湟源牧校精神、牦牛精神、高原攻关精神等带有地区和行业特色的伟大精神,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献身高原建设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同时,青海自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干同样一件事,别的地方付出一分努力,我们需要付出十倍乃至数十倍的心血和汗水。面对欠发达的省情,面对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新目标,我们必须发挥“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正是“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等许多精神的长期熏陶、滋养,在地震灾害突然袭来之时,在各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之际,我们才能抢抓72小时的最佳救援时机,抢救出那么多生命,才能战胜各种困难、打赢抗震救灾这场硬仗,才能在抗震救灾的战斗中迸发和凝聚坚不可摧的巨大力量,进而形成伟大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既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四川汶川抗震救灾精神的充分体现,更是“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等在特殊时期的自然延展。
其次,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处处体现和承载着青海各族干部和群众许多共同的情怀、理想、意志、品格、精神和态度。具体而言,就是扎根高原、热爱青海、热爱家乡的浓浓情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为改变青海落后面貌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在极为艰苦的环境奋斗、拼搏、进取、忍耐的坚强意志,不求名利,淡泊物欲,只求贡献,不求回报的奉献品格,是各民族相互尊重,谁也离不开谁,共同建设祖国,维护统一的团结精神,是真抓实干、尊重规律的务实态度。换言之,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等,是长期以来青藏高原之上青海各族人民在艰苦环境下求生存、谋发展的文化积淀和积极向上的民族心理的反映,是在建设新青海过程中凝结和聚集的优秀精神和宝贵品格,是青海各族干部和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晶,充分展示了青海各族干部和群众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
再次,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以不同形式展现了高原各族干部和群众优秀精神品格中独具魅力的一个侧面。“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青海各族干部和群众在极端严酷的自然环境下长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真实写照,甘于奉献是其精神核心,“扎根高原,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进”是其独有的的内在品格;“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则生动反映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过程中,各族干部和群众真抓实干、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品格;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则是我们取得抗震救灾伟大胜利的精神法宝,它折射出了各族干部和群众身上独有的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自强不息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奋斗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无私奉献精神,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人间大爱精神,吃苦在前、冲锋在先的亲民为民精神,反应快捷、举措有力的求真务实精神,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自立自励精神。
第四,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的形成,是我们党长期领导和培育的结果,是我们党长期形成的革命精神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和进一步延续。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在青海革命建设事业的每一个重要关头,在各条战线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始终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起到了动员群众、凝聚人心,带领群众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先锋模范作用。哪里有困难,哪里有灾情,哪里有危险,党员和干部就出现在哪里。尤其是在玉树抗震救灾斗争中,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各级党委快速反应、果断决策、有力指挥,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充分发挥了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迅速行动、一心为民,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舍生忘死、无畏担当、勇往直前,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广大党员的战斗意志和奉献精神,成为抗震救灾斗争胜利的关键因素,成为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的灵魂。事实雄辩的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没有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斗争和实践,没有我们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等一系列精神的感召和激励,就没有抗洪精神、汶川抗震救灾精神、“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和玉树抗震救灾精神的形成。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无疑需要一种精神,只有大力弘扬“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和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凝聚和团结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开发青海,建设青海,我们才能完成建设新青海这一顺应时代、顺乎民心的伟大任务。 (作者:张生寅 省社科院文史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