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开展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从其职能要求出发,在全社会开展的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
高校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特殊优势
1、人力优势。人才是高校的支柱,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高校可以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组织广大师生,特别是一些学者、专家力量解读和深入研究党的最新理论成果,通过在大学及社会上宣讲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在学校及社会积极倡导和引领一种善于学习、勤于学习的良好风气。
2、信息优势。高校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且传播渠道多,传播速度快。高校拥有图书馆等大量信息资源,并能在全校师生中得到快速传播,信息覆盖面广。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信息资源优势,把各种信息资源变成各级党员干部武装头脑的取之不竭的资源。
3、区位优势。高校有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它是高校全体师生共同认同和遵循的办学理念、价值取向、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师生精神面貌等的总称,是社会、文化不断进步的体现。高校浓厚的文化氛围、学习氛围、学术氛围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对社会起到一种重学习、善学习、勤学习的引领作用。
4、舆论优势。校园网络、广播台、校园视频、校报、学报、阅报橱窗等是高校思想理论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高校校园舆论环境具有多层次、全辐射、参与性强的特点,高校通过校园舆论阵地建设,积极培养调控和引导校园舆论,能在全校形成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舆论环境。
5、效应优势。高校是人才汇集的高地,智力交汇的场所,具有理论创新的巨大优势,这也是高校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的重要条件。同时,高校也是思想理论碰撞、交流的前沿阵地。在这里,古今中外的思想、理论、学说相互撞击、相互交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以其强大的导向功能辐射影响全社会,堪称社会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的发源地和集散中心。因此,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这种效应优势,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取得实效,并辐射到全社会。
高校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1、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是高校的主要职能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学习、研究和宣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理论工作者立足于中国发展的实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勤奋钻研、不断探索,产生出一大批标志性的科研成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有力的学理支撑。
2、专题辅导。为了能使学校师生和社会上更多人准确把握和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理论研究工作者人才集中的优势,对校内外党员干部、群众举行不同层次的专题辅导报告会。
3、短期培训。多年来,高校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为了更好地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工作,培养更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经常性通过短期培训等多种渠道不断加强和提高思政理论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校内外党员干部理论水平。
4、学习实践。高校作为和谐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高校在理论方面的引领作用,既要以科学的创新理论指导高校自身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使之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示范基地,又要发挥高校理论研究成果的社会辐射力与影响力,开辟高校理论成果为全社会所用的实践通道,将高校的创新理论成果转化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精神力量与理论武器。
5、合作交流。高校因其雄厚的各种资源优势,为社会搭建各种合作交流的平台,也积极参与各种学术理论及社会问题的合作交流活动。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高校通过举办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形成创新的科学的理论思想,破解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理论难题,引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方向,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也通过校内外专家的合作与交流,以学术交流促进、带动地方高校科学研究在较高层次上的发展,并以其强大的导向功能辐射影响全社会,成为全社会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的发源地和集散中心。
高校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1、处理好工作与“建设”关系。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各项工作,所以在推进建设中要统筹安排,协调处理好工作与建设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为了确保工作和建设都能有序、有力、有效地开展,就要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和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推动当前工作的良性互动,既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又要统筹抓好各项业务工作,以建设促进工作,以工作带动建设,以解决实际问题和促进各项工作的实际效果,来衡量和检验建设的成效,用建设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真正做到“工作建设两不误、两促进”。
2、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关系。高校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要继承和发扬我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对于理论脱离实际的人,提议取消他的‘理论家’的资格。只有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实际问题、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才算实际的理论家。”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必须把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开展调研讨论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经常性工作来抓,要深入实际、了解实际、研究实际,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解决的方法,特别是要紧密联系当前经济形势和社会稳定形势、紧密联系学校发展实际和党员师生思想实际,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提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效。
3、处理好数量与质量关系。高校是一个知识型人才聚集的地方,虽然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很多师生养成了良好的勤学、善学的习惯和方法,但是能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起到表率作用,引领一种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会的风尚,就得在繁忙的教学、科研之外更有效的利用时间,妥善处理好学习数量与质量关系,既要克服畏难情绪,防止无所作为,又要避免搞形式主义,只追求学习数量,还要避免突击学习,一味追求学习质量,急于求成,结果欲速则不达。各级党员干部要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终身学习,在一种经常性的学习积累中逐步达到量的飞跃,厚积薄发,通过坚持不懈的长期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自身素质。
当今中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矛盾突显的转型时期。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严格考验着领导干部的知识底蕴。解决问题的视野是否开阔、方法是否得当,集中反映了领导干部的知识储备,也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与效果,甚至一个城市、一个部门和一个国家的命运。党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高瞻远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高校应积极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 (执笔:梅岩 金官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