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青海桥头铝电有限公司1.5亿元循环短期贷款实现发放。至此,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表内人民币贷款余额突破400亿元!
这是继2008年4月18日表内人民币贷款余额突破300亿元大关之后,在仅仅一年半的时间里,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应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所取得的又一个历史性跨越!
这个跨越是省委、省政府及青海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这个跨越是开发银行全体员工发扬“人一之,我十之”的高原精神,努力拼搏、奋发进取的结果;这个跨越是开发性金融理念与“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完美结合的结果;这个跨越必将在开发银行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宏伟篇章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8年下半年以来,面对百年不遇的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认真贯彻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各项措施,坚持规划先行,发挥主力银行作用,迎难而上,加大贷款发放力度。一方面确保省内重点项目的贷款需求和已投产项目流动资金需求,确保续建项目资金链不断;另一方面贷款投向也由传统的“两基一支”不断向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贷款、创业贷款、助学贷款等惠及青海各族人民的民生领域拓展。截至10月22日,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今年已累计发放贷款160亿元,实现新增余额82.6亿元,成为青海省应对金融危机的主力军。在有力支持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自身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的综合竞争力在开发银行系统内的各家分行中排名第一。
一、积极扩大贷款规模,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链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非同寻常的一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青海省大部分企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审时度势,在加大贷款发放力度的同时,积极与总行沟通,争取规模,确保贷款项目资金链不断裂。经过不懈努力,截止10月底,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已累计向总行争取调增贷款规模73.7亿元。为了使既有规模发挥最大效益,更好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分行领导数十次带领调研小组深入企业、项目现场调研,了解企业的资金需求,为企业出谋划策。在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时期,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向西钢、华鼎、桥头铝电等省内大型企业共发放贷款16.2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二、加大“两基一支”项目支持力度,增强投资的拉动作用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建设仍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笼罩下,“两基一支”更彰显了其对经济复苏的巨大刺激作用。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对青海省“两基一支”项目保持了大范围、高强度的支持。
(一)电力
——电源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已累计向全省电源项目发放贷款259亿元。重点支持了李家峡、公伯峡、拉西瓦、积石峡等水电站项目和桥头铝电、大通华电等火电项目建设,同时还支持了格尔木30万千瓦级燃气电站项目建设。截至目前,支持项目已投产的总装机容量达到770万千瓦,占全省的90%以上。
——电网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已累计向全省电网项目发放贷款14亿元。重点支持了750KV官亭-西宁输变电工程、桥头电厂六期送出项目、乌兰—格尔木送变电项目、青海省330KV湟源—格尔木输变电线路工程项目等。
(二)交通
——铁路建设项目。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发放兰州至西宁、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电气化和复线工程贷款23亿元,目前正加紧对柴达尔至木里铁路的评审,支持省政府加快地方铁路建设。
——公路建设项目。从支持青海第一条高速公路—西平高速公路开始,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已累计向省内公路项目发放贷款109亿元,占全省公路项目融资贷款总量的70%以上。截至10月22日,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今年已发放公路项目贷款16亿元,其中农村公路11亿元,平阿高速3亿元,丹拉国道西过境高速2亿元。
(三)城市基础设施
截至目前,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累计向西宁、格尔木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发放贷款122亿元。其中,对西宁市海湖新区已累计发放各类贷款近40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4亿元,重点支持全省各州、县小城镇建设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四)工业园区
截至目前,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累计向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区四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放贷款20.3亿元,向园区33个产业项目发放贷款11.5亿元。并积极参与园区规划,按照全省实施资源转换战略的要求,实现对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和循环利用,延伸产业链条,形成拥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园区新型产业。
三、勇担社会责任,致力于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
社会事业是关系到青海555万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性事业,也是因其量小利薄而常被各金融机构忽视的领域。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总体经济发展势头放缓的大背景下,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消除贫困、强省富民”的目标,以空前的热情和力度在支持青海民生领域与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全面支持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
撒拉族是我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青海省海东地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是我国唯一一个撒拉族自治县。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认真贯彻中央、总行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国家利益和开发银行社会责任的层面上来认识和推动县域业务,特别是对较少民族地区民生领域业务,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加快业务创新,探索服务民生领域和中小企业贷款的新模式。通过银政企合作,闯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支持人口较少民族县域经济发展之路。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对循化县累计发放贷款17110万元,有力支持了当地基础设施、特色加工业、特色农产品业、旅游产业的发展,解决了约4000名撒拉族群众的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今年7月10日,全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经验交流会在青海省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参加,循化县被列为唯一现场观摩点。参会的国家民委、国务院扶贫办、各省市代表进行现场调研、观摩的青海伊佳民族用品有限公司年产1500万顶钩针孟加拉帽村企共建项目等3个项目全部由开发银行贷款支持,与会代表对开发银行全面支持循化县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开发银行贷款支持的循化县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拉面经济)富民项目早在2007年12月3日即被《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予以报道宣传。
(二)在全省范围内积极推广开展创业小额贷款业务
在成功开展青年创业小额贷款业务的基础上,今年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与团省委联合有关单位建立青海大学生创业园、青海青年创业孵化基地、青海留学生创业园,同时建立青海青年就业创业基金和青海青年创业导师团,从项目、资金、政策、孵化、服务、担保等各方面,全面推动青海青年就业创业综合服务体系。
9月25日,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与海东行政公署正式签署了《海东地区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合作协议》并实现首批发放。协议实施后,可发放创业贷款2.4亿元,预计可直接支持农户2400户,带动就业8000余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12月3日,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与西宁市签署了《西宁市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合作协议》,该项目全面实施后可支持西宁地区创业人员1600余人,新增就业岗位4800余人。12月5日,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与德令哈市签署了《德令哈市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合作协议》,并于当日实现了首批15万元的贷款发放。
目前,开发银行已与格尔木市就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达成了一致,相关协议签订工作正在筹备中。在不久的将来,开发银行创业小额贷款将覆盖青海全省,为更多的群众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三)积极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
作为青海省唯一一家仍在坚持国家高校助学贷款业务的银行,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通过与教育厅、省学生助学贷款资助管理中心、县助学贷款资助管理中心、高校等部门的合作,实现了国家高校助学贷款对青海省省内高校的全覆盖。同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与青海省教育厅、财政厅加强沟通,密切联系,积极开展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目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已覆盖青海省所有县市,做到了应贷尽贷,为困难大学生提供就学保障。截至今年11月末,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已累计发放国家高校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亿元,帮助23397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圆百姓安居梦
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配合各级政府加大危旧房和棚户区的改造力度,积极开展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业务,今年以来,共发放西宁市经济适用房项目贷款5.75亿元。同时,还发放了德令哈市廉租房建设项目贷款260万元。共建设5390套住房,解决了大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四、国际合作业务取得新进展
配合国家“走出去”战略,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派出了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吉布提和瑞典等4个国别工作组。与埃塞俄比亚签订了《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依托中非基金,成功开发了中兴通讯埃塞电信全国网、中地海外玻璃厂、埃塞Geba水电站、埃塞航空酒店、厄立特里亚金矿等一批项目。建成了东非第一个平板玻璃厂,把开发性金融拓展到非洲,扩大了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
当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即将过去,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各种发展机遇已初见端倪。新的一年将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伴随着东西部产业加快转移的步伐,青海必将迎来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春天。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将一如既往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坚持“政府热点、雪中送炭、规划先行、信用建设、融资推动”的方针,继续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