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采取多种措施,抓好现有企业的节能减排,促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推动园区经济朝着绿色、清洁、高质量、高速度的目标破浪前行。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企业1024家,其中工业企业342家,这些工业企业由于入驻园区的年代和技术装备水平的差异,部分企业距国家要求的节能减排指标有一定差距。面对这种状况,去年以来,开发区管委会在分析园区八大产业特别是工业企业的现状后,对行业进行分类排队,逐个落实节能减排指标:对8家生产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一类能源企业的废气和6家新材料企业的酸气要求实行全封闭,对10家铝、铅、锌等有色金属企业排放的废气、废渣、废水、粉尘要求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并协助企业,对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效果十分明显。目前,园区内能源企业、新材料企业均已全部实施废气、废酸气的全封闭,有色金属企业的粉尘基本回收,废水全部循环利用,废气基本达到零排放,废渣通过采用新工艺多次回收,回收率达98%以上。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开发区管委会通过对园区内各企业产品进行分类归纳,为园区内不同产业和产品之间的产品连接和产业链条延伸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努力,现在园区内已初步形成冶金、有色金属、化工三大产业产品和废弃物之间的有效连接;纺织行业的企业产品与产品之间、光伏产业的产品与产品之间、铝产业的产品与产品之间已逐步延伸产业链条,为以后的循环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提高开发区八大产业的整体效能,开发区管委会有计划地引进一批“节点”项目。以光伏产业为例,虽然园区内已有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企业,但对整个光伏产业来说,仍然不配套,形不成规模效应。为改变这种状况,从去年开始,先后引进投资100亿元以上的锂电材料、聚光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等世界上最高端、最先进的5家大型企业,现已全部在园区落地,4家企业已动工兴建。开发区管委会的负责同志说:“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建成,我省光伏产业一体化的目标将顺利实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没有影响发展速度,反而推动开发区的建设在高质量的前提下阔步前行。今年头7个月,全区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45.3亿元,同比增长40.1%;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10.7亿元,同比增长35.4%;销售收入达300.5亿元,同比增长38%。(作者:刘建民 于敏)
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zoom').style.fontSize=size+'p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