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西宁2月19日讯(记者马玉宏)去年以来,地处我国柴达木盆地的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把保工业经济增长作为应对危机的关键,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在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中取得新成就,完成工业增加值205亿元,增长11%,全地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70亿元,增长29.1%。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海西州年初组成工业发展、财税收入、项目建设等工作组,加大对经济形势的调研分析,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经济企稳回升的七条政策措施》,积极谋划实施了一批能够推进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和企业内循环生产的项目,初步构筑了试验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青海盐湖集团镁钠资源综合利用10万吨金属镁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设备全部到位;格尔木炼油厂150万吨产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西豫公司10万吨铅冶炼、庆华集团肯德柯克铁矿采选一期250万吨、中浩60万吨甲醇项目建成;中信国安西台碳酸锂突破5000吨;大力挖掘以风能、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签订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18个,国电龙源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格尔木20兆瓦太阳能发电项目、中国国电集团和青海省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德令哈10兆瓦并网光伏电站工程等7个项目开工建设,11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这些新项目、新产业投产后,将成为拉动全州经济快速发展新的增长点。
为推进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州上积极引导投资从资源初加工向综合利用开发转变,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等支持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运用市场机制化资源配置等方面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格尔木工业园区、德令哈工业园区、东部工业园区、西部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稳步推进。经过努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以获得国家发改委审批,《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水资源综合规划》已通过水利部初审。争取国债、国家专项、国家扩大内需资金11亿元,申请省级平台资金4760万元,利用州级平台签订贷款金额2.93亿元,安排州本级建设资金2.5亿元,申报实施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投资之大、项目之多是多年没有过的。青藏铁路西格段复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柴达木地方铁路建成,格尔木至敦煌铁路项目正在完善可研报告;大柴旦至德令哈二级公路、大柴旦至当金山二级公路建成通车;格尔木至甘森输电线路和甘森330千伏变电站工程建成;格尔木至察尔汗、共和至茶卡等5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成功举办了“宁波推介会”、“柴推会”,累计签约项目53个,签订协议金额441亿元,招商项目开工率达到41.5%;重点实施科技攻关项目19项,在石油地质基础研究、涩北气田疏松砂岩气藏采气配套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新改扩建项目建设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到100%。完成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污水处理等19个节能和减排项目,关停了西部矿业自备电厂、格尔木济源金铅公司和陆兴金属公司粗铅、海西化建水泥立窑生产线等落后生产工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