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立足县域农业资源特点和产业发展需求,以推动农业科学发展为己任,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为根本,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农业技术创新,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书写了大通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的崭新篇章。今年8月,大通县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促进多元化投资。针对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过度依赖政府、投资主体单一的弊端,县农牧局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机制,吸引更多企业、科研单位、金融机构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投资,形成了以工商资本投资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办大事。目前全县已建成“丰源”、“同创”、“佳兴”、“神农”等7个设施蔬菜产业园区,并显示了较强的生命力。
创新经营管理机制,为园区注入活力。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引进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建立“园区+企业+基地+协会+农户”运行模式,形成了市场牵园区、园区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路子。
建设精品示范园区,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以精心打造"立足本县,面向西宁,辐射全省,走向全国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定位,全县以设施和露天绿色蔬菜生产、安全畜禽养殖发展为主导产业,重点建立完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不断加快商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主导产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县规划建设高原特色露地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1万亩,专业化、规模化设施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1万亩,建成10万羽规模养鸡示范基地3个,万头猪场一个。规划的示范区建成后,示范区蔬菜生产总值接近3亿元,将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2%以上,产品供给量占西宁市场的35%以上,示范区农民人均收入稳定在5000元以上,人均收入增长30%以上。
着力打造特色产品,不断延长产业链。围绕蔬菜、养殖等优势主导产业,全县加快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形成了"老爷山"牌黄瓜、西红柿、辣椒、菜瓜,"绿草源"牌牦牛肉等系列拳头产品,使园区具有明显产业特色,又具有较强的产业活力。 (作者:马荣寿 李生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