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东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继续把劳动就业工作作为构建和谐海东的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使全区创业就业工作呈现出崭新局面。上半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877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4.3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6.75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6%。
海东地区在推进创业就业工作中,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落实优惠政策,稳定就业。积极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通过落实社会保险补贴、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政策措施。上半年,为下岗失业人员免除各项税费25.6万元,支付各项补贴5094.53万元。二是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创业培训。上半年,共培训失业人员2830人,创业培训1195人,培训后成功创办小型企业或改善经营的728人,实现自谋职业102人,带动开发就业岗位2180个。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6134人,培训后转移输出5520人。三是发放小额贷款,鼓励创业。地县就业部门协调金融部门简化贷款手续,降低担保门槛,缩短审批时间,为创业人员提供资金支持,并通过搭建创业融资平台、开展创业培训等措施,扎实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截至目前,累计筹集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基金4495万元,为4440户创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7亿元,拉动社会闲散资金近7000万元,开发就业岗位近1.68万个。四是拓展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加大劳务品牌建设,"拉面经济"稳步发展,目前全区群众在外开办拉面馆近2.6万家,从业人员达18.98万人。同时,加强季节性劳务工作的联系和对接,金秋拾棉、海西枸杞采摘年内有望输出6.5万人。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就业13621人。五是完善体系建设,服务就业。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巩固和完善地区中心人力资源市场、各县职业介绍服务大厅的就业服务功能;调整充实各县驻外劳务办事机构,提升服务职能;多方搜集、考证、发布劳务用工信息,加强劳务管理和维权服务,降低劳务成本,增加劳务收入。(作者:赵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