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点击数: 发布日期:2011年02月22日 双击滚屏 |
本报讯 记者金泉才报道 “‘十一五’期间,青海省气象部门通过中国气象局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工程和青海省三江源人工增雨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优化了全省气象观测站网布局,信息网络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提升了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观测能力。”提起青海省 “十一五”期间气象综合观测建设取得的成就,省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处长李海红喜形于色。 据李海红介绍,通过一批重点工程建设,目前,青海省初步建成了探测环境较好、自动化程度较高、运行稳定、观测质量高的综合气象观测平台。青海省地面气象观测站网密度增大,由 “十一五”前期的0.72个/万平方公里提高到目前的2.54个/万平方公里。 “十一五”期间,青海建成了全省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宽带网,实现了全省范围内的信息高速传输,建设了省—州 (地、市)—县(站)之间的2M宽带气象通信网,信息传输率从56K提高到了2048K,一改过去只能从县到省的单向传输,实现省、州、县互传的多向通信。 在可可西里建成无人自动气象站,在西宁至玉树建成自动气象站,在都兰建成电离层测高仪观测站,青海省综合气象观测网建设不断传来捷报。 5年间,青海省气象局建成国家级无人自动站30个、区域自动气象站94个、风能观测站12个、青藏铁路沿线冻土自动观测站9个、生态观测站52个、闪电定位观测站10个、C波段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站1个、固定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站7个、移动式X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站2个、 55个农牧业自动土壤水分气象观测网。尤其是在2010年玉树抗震救灾期间,青海省气象局技术人员克服天寒地冻、高原缺氧等困难,在西宁至玉树214国道 “生命线”沿途建设了6个自动气象站、 6个固态降水观测站和2个公路交通气象监测站,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同时,青海省气象局还完成了沱沱河、都兰、班玛等15个地基GPS/MET水汽探测站建设任务,弥补了青海省自动观测大气水汽要素的空白,为研究天气系统水汽变化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提高高原天气预报准确率起到积极作用。 根据青海气象台站之间距离遥远、保障难度大的实际,青海省气象局结合实际,分别建立了玉树、果洛、格尔木等3个气象保障分中心。目前,高空探测业务观测设备全部更换为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电子探空系统,完成了7个探空站现代水电解制氢的建设任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