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秋,午后的阳光明亮而温暖,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新民乡千户湾村就沐浴在这阳光里。
“关门睡觉是家家户户,开门乡里乡亲都是一家人。”76岁的村民白生祥笑着说,说起民族团结的事情,平日里乡亲们互相帮衬,那可就像呼吸空气一样时时有。从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帮教,到解决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再到平日生活上的接济,当过10多年村支部书记,白生祥老人已见多了这样的平常事。
老人说,在他们村子里,各族村民素来通婚联姻,你来我往,亲似一家,谁家有个婚丧嫁娶的事情,全村人都会凑个份子,搭个帮手。他还兴冲冲地告诉我们,自己的孙子娶的就是位河南的汉族女孩子,“欢迎大家到我们村里来啊。”这位开朗的藏族老汉还当场学起了孙媳妇的家乡话。
据乡上的干部介绍,多年来,这个乡坚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促发展维稳定的重要任务来抓,坚持每年举办一次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政策、理论培训班,乡党委、政府班子领导带头宣讲,教育乡村干部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带头搞好民族团结。在党团组织生活和党课、团课教育中,民族团结永远是一个重要内容。各个小学、中学也从每个孩子抓起,使青少年从小就树立起牢固的民族团结进步意识。乡上还很注重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2003年全乡共有少数民族村干部3名,占全乡村干部总数的8%。2008年,通过民主选举,7名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全部当选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占全乡村干部的21%。
而在一山相隔的另一个村———侯家山村,除了经常自发地开展射箭比赛、篮球赛、互助春耕、春节团拜等活动增进民族友谊外,与全乡其他16个村一样,更把让各族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当做头等大事来办。村支部书记陶永忠在全村第一个买了三轮车,带头搞起了运输业。致富之后,他又主动帮助本村的7家各族贫困户一起跑运输。村民王德林没钱买车子,他就主动担保帮着从银行贷了两万元。两年下来,在陶永忠的帮扶下,王德林不但把贷款全部还了,全家的生活也从贫困到了中上游。
在民族团结春风的吹拂下,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在这个宁静的山乡发生着:斗斗坡村村委会藏族主任罗永玺跳出山门,在新民乡小集镇创业致富,成为了致富带头人;毛拉山村党支部回族书记韩海军发展养殖业,成为了立足乡土,发展经济的典范;苏家庄村汉族农民谈永孝,每年组织30多名藏汉青年外出务工,成为了劳务经纪人标兵……
几年来,通过实施乡上提出的“抓党建、强基础,调结构、保增长,抓稳定、促和谐”的发展目标,一大批加快农村发展的建设项目和资金陆续投入到各村。“全乡先后争取到养殖、优质果品基地建设、特色种植、乡村道路建设、全膜双垄集雨技术推广、小集镇建设、节能灶、沼气池、太阳灶、移民调庄、人饮工程、校舍改造、医疗条件提升、危房改造、奖励性住房建设等发展项目26个。”乡长杜国明掰着指头数道。
就像陶永忠说的那样:“大家和睦了,村子里的事情就简单了,村民们一门心思想的全是怎样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作者: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