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沿线植被恢复工作拉开序幕。投资近两亿元的工程环保专项资金也开始为沿线生态环保“护航”。两亿元环保专项资金分批落实到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植被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冻土环境保护、湿地保护措施等专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中。
青藏联网工程沿线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海拔达5300米,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超过900公里,穿越高寒荒漠、高原草甸、湿地沼泽、戈壁灌丛等不同生态系统,沿线跨越多个重要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敏感,施工造成植被破坏后很难恢复,这对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极大挑战。
“把青藏交直流联网工程建设成为绿色工程、和谐工程,实现人与自然、工程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为将这一重大工程建设成生态环保典范工程,在前期的实验过程中,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牵头,直流线路工程(青海段)各参建单位大力配合,在沿线挑选了80余个试点,用于植被恢复,在保持现有植被现状的基础上,尽力创造新植物层,保持水土,平衡生态。
青海省电力公司各施工单位严格按照环保施工图的设计要求和高原生态环保要求开展施工作业,细化现场施工工艺,高标准、严要求,推动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将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坚决避免为抢工期而忽视环保水保措施的落实。同时,省电力公司还将“凝聚绿色发展合力、控制环境风险、创造环境价值”理念融入工程建设全过程,严格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坚持环保标准不放松。 (作者: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