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何伟)记者从国家电网青海电力公司获悉,正在建设中的青藏联网工程环保、水保专项投入资金近2亿元,其中植被恢复项目最近正式启动,力争将沿线建成环保性的“绿色长廊”。
总投资达160多亿元的青藏联网工程全长1038公里,是迄今世界上高海拔、穿越多年冻土地段最长,
沿线生态环境最脆弱,施工条件最复杂的输电工程。工程预计于今年底投产运行,将从根本上解决西藏缺电问题。
青藏联网工程青海段业主项目部负责人杨明凯介绍,青藏联网工程在设计输电路径时就尽量避开三江源、可可西里等多个自然保护区。工程执行概算中,共批复环保、水保专项措施费近2亿元,专门用于落实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植被恢复、野生动物保护、冻土环境保护、湿地保护等专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杨明凯说,青藏联网工程植被恢复项目将借鉴青藏铁路的植被保护和恢复经验,委托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根据沿线穿越的高寒荒漠、高原草甸、沼泽湿地、高寒灌丛等不同生态系统,安排不同的植被种植类型、恢复措施与手段。比如在高原草甸地带,将对施工区域植被采取分割划块铲起、移植于附近适当地方培植的方法,以用来恢复裸露的多年冻土地表。
据了解,青藏联网工程沿线环境保护工作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实施和投产,确保多年冻土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江河水质不受污染,野生动物繁衍生息不受影响,线路两侧自然景观不受破坏,努力建设具有高原特色的绿色环保“电力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