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记者从全省封湖育鱼工作会议了解到,自2001年省政府实施第四次封湖育鱼,连续10年采取零捕捞的保护措施,使青海湖湟鱼资源蕴藏量从2001年的2592吨增加到2010年的30120吨,10年增加了11.6倍,达到了原始蕴藏量的9.4%。
据了解,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我省曾形成了以青海湖湟鱼为主的捕捞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由于过度捕捞,湟鱼资源急剧下降,最低时蕴藏量仅剩2500吨,只有原始蕴藏量的0.78%。
为加大对湟鱼的保护力度,从2001年起省政府实施了第四次封湖育鱼,连续10年采取零捕捞的保护措施,使青海湖渔业资源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我国鱼类资源保护中尚属首次。10年来,通过保护不仅使湟鱼数量明显增加,而且也使青海湖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目前,青海湖水位比2001年升高60厘米,湖泊面积增大52平方公里,入湖水量增加50亿立方米。鸟类数量从2000年的164种、5万只增加至2010年的212种、30万只。
同时,自2002年开展祼鲤增殖放流以来,累计向青海湖投放1年龄祼鲤鱼种5500万尾,对青海湖渔业资源的贡献率达19.1%,增殖放流初见成效。通过多年生态检测能力建设,湟鱼救护中心已经能够对渔业资源量年际动态、产卵河道水情、湖泊水质等进行有效的检测,为封湖育鱼提供了科技保证。 (作者:罗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