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形成西宁市教育均衡发展格局
根据尊重历史、注重基础、合理布局、倾斜农村、均衡发展的原则,西宁市计划在2010年-2012年3年时间内,结合危房改造计划,在撤并一批布局分散、规模较小、效益低下的学校及教学点的同时,以高中建设为龙头,稳妥推进初高中分离,完善办学管理体制,在每一区域新建或改扩建若干所标准化示范中小学校,搭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框架,形成每区(县)域内至少以1所示范性高中和1所职业学校为龙头、义务教育阶段2—4所初中、2—4所中心小学、1-2所中心幼儿园为辐射和带动的教育均衡发展格局。
调整后,全市四区三县学校将由原来的609所缩减至464所,新增教学用地3033亩,新增建筑面积约98.8万平方米,消除D级危房32万平方米。
布局调整具体实施步骤由市、区、县按项目的轻重缓急分别制定。
城东区:喜迎西宁十四中到辖区
示范性高中以迁建西宁十四中至城东区为带动,扩建昆仑中学、西宁二十八中,将师大二附中由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调整为完全中学;初中以新建宁湖中学、滨河路学校和扩建周家泉小学的调整建设为带动,巩固西宁二十二中和青藏铁路花园学校办学水平;小学以晓泉小学、北小街小学、德树小学改扩建调整建设为带动,巩固杨家庄小学、长青小学办学水平。结合车站地区改造,撤并西宁十五中、车站小学和西宁二十九中,新建滨河路学校,迁建德树小学。
结合东区特点,调整回族中学办学结构,提升东关回族女子小学的办学水平,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
通过布局调整重点项目的建设,城东区1所学校将被撤销,学校将由现在的20所减至19所。
城中区:4所小学被合并到原五中、十四中
示范性高中以迁建西宁五中为带动,调整建设总寨中学;初中以西宁一中、西宁十一中为带动,适应南川地区改造需要,扩建西宁八中;小学以南大街小学、总寨中心小学调整建设为带动,合并南大街小学与前营街小学至原五中校址,合并玉井巷小学、关门街小学至原十四中校址,巩固北大街小学、南山路小学、西关街小学办学水平;幼儿园以扩建城中区保育院为内容。
通过布局调整重点项目的建设,新建香格里拉路小学、总寨小学,撤销区域内13所学校,使城中区学校由现有的38所缩减至27所。
城西区:3所示范性高中“三足鼎立”
示范性高中以湟川中学、湟川一分校、师大附中为带动;初中以西宁七中、虎台中学、西宁十二中为带动;小学以新建文汇路小学、桃李路小学调整建设为带动,巩固贾小庄小学、古城台小学、虎台小学办学水平。
通过布局调整重点项目建设,将新建学校2所、撤销区域内学校2所,学校数仍为13所。
城北区:扩建西宁四中,新建沈那小学
示范性高中以改扩建西宁四中、迁建西宁二十一中为带动;初中以吴仲学校、山川学校的调整建设为带动,结合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新建三江源民族中学和藏区职业技术学校;小学以新建沈那小学以及三其小学、大堡子小学调整建设为带动,巩固提升沈那中学、朝阳学校、虎台分校、祁连路小学、小桥大街小学办学水平。
通过布局调整重点项目的建设,将撤销区域内3所学校,学校数仍为18所。
大通县:学校将由现在的227所减至165所
示范性高中以新建大通县第三中学为带动;初中以大通一中、二中、六中的标准化建设规划为带动;小学以园林小学等农村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为带动,撤并其它村小学,逐步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幼儿园以改造提升大通长宁中心幼儿园为内容。
加快民族教育发展步伐,改造大通县回族女子完全中学、东峡民族完全中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布局调整重点项目的建设,大通县将撤销区域内65所学校,使学校由现有的227所缩减至165所。
湟中县:将撤销区域内44所学校
示范性高中以湟中多巴高级中学改扩建为带动,形成两所示范高级中学;初中以多巴康川学校的改扩建为带动,形成两所标准化学校;小学以鲁沙尔完全小学、多巴康川小学、拦隆口小学的标准化建设为带动,形成学校均衡发展格局;幼儿园以改造提升鲁沙尔中心幼儿园为内容,其他乡镇以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村中心小学为重点,撤并其他村小学。
通过布局调整重点项目的建设,湟中县将撤销区域内44所学校,使学校由现在的179所缩减至138所。
湟源县:学校将由现在的66所减至37所
示范性高中以整合湟源一中、三中高中部和新建湟源县示范性高级中学为带动;初中以湟源一中、日月乡初级中学标准化学校为带动;小学以县第四小学、申中乡中心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带动;其他乡镇以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村中心小学为重点,撤并其它村小学。幼儿园以改造提升县幼儿园为内容。
通过布局调整重点项目的建设,将撤销区域内31所学校,使学校由现在的66所缩减至37所。
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新建市聋哑学校
市区职业教育以西宁一职、西宁二职、世纪职校为龙头,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专项资金,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和职教专业建设力度,扩大招生规模,争取西宁一职和世纪职校其中一所进入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行列。重点支持湟中县职业学校发展,争取进入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行列,加大大通、湟源职业学校建设力度,争取进入省级重点职校行列,为全市职普招生比例大体相当奠定基础。
将调整资源新建西宁市聋哑学校,加大湟中、大通两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力度。
2015年,全市学校由464所降至259所
2013年—2020年,为我市教育布局调整的后续阶段。
我市将在已经形成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框架下,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在继续撤并规模小、效益低、质量差的农村学校的同时,计划投资30亿元,新建一批标准化学校,继续填充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框架,到2015年,彻底消除剩余的46万平方米危房,新建校舍40万平方米,使全市学校数由464所下降至259所。
到2020年,使西宁教育基本形成科学、合理的学校布局网络,办学整体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每一所学校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初步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作者:得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