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工资一路狂飙,甚至突破3000元大关,却依然请不到人干;导游奇缺,各旅行社之间不得不相互借调;快递人员缺少,快递被迫成“慢递”;理发店内,中工、小工难招,老板被逼成“光杆司令”;家政公司每天接到200个预约电话,却无法派出家政人员……这是记者22日走访我市服务行业时了解到的。当日,记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新一代求职者观念发生变化、用人单位无长期规划,以及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缺少依赖关系成为服务业用工的“硬伤”。
服务行业工资“暴涨”
“找保姆难,找好保姆更难,找能伺候病人的好保姆更是难上加难。”家住我市城西区的刘女士母亲去年中风卧病在床,自母亲生病以来,家里保姆换了不下10个,时间最短的只呆一天就走了,这段时间,刘女士不停地奔波在家政公司和劳务市场之间,出3000元的月薪也雇不到合适的人。
市家政服务网络中心联系保姆和家政人员的电话每天最少有几十个,有时候甚至能接到200多个,但中心只有20余人,一到岗都被请走了,根本无法满足需求。该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到今年春节前,保姆的月薪是1500元,而春节后每月至少要1800元;月嫂必须提前三个月预约;钟点工现在除了要求涨工资,对服务内容也百般挑剔。
供需方均缺少安全感
“哪里给的工资高,我就到哪里干,反正到哪里都一样,没有养老、医疗保险,所以,谁给的高我随时会跳槽。”在采访中,一位求职者如是告诉记者。由于物价水平上涨,求职者生活成本和企业运作成本增加,企业给出的工资达不到求职者的要求,导致双方谈不拢。同时,由于对工作和职业前景缺乏安全感,又造成了求职者随时会跳槽走人的局面。
不少因为招不到人而叫苦连天的用工单位表示,虽然目前被用工荒困扰,但是面对求职者加薪的要求企业很难满足。“我开店也很不容易,所以,我想好了,自己挺着干,等这段用工荒时间过了,我再招人。”一位企业主这样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