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曲麻莱县巴干乡灾后重建住房建设开工;
10月20日,巴干乡农牧民住房建设完成最后一斗混凝土的浇筑。
35天,仅用了35天,132套农牧民住房就实现了由开工到全部实现主体封顶,平均每天完成3.6套,创造了曲麻莱历史上最快工程建设速度。
玉树州灾后重建工作启动后,曲麻莱县巴干乡列入一般灾区和重建范围。该县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中央及省州一系列关于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扎实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和积极组织项目施工。
9月14日,省州城乡住房建设阶段性工作会议召开后,曲麻莱县委、县政府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奋战50天”和“10月大会战”的工作部署,于9月15日开工建设巴干乡132户城乡住房重建项目。
曲麻莱是玉树州海拔最高的县,平均海拔4500米,气候寒冷,环境艰苦。在没有任何援建单位的情况下,面对工期短、任务重、材料缺等困难,该县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提出了争创灾后重建“曲麻莱速度”的口号。曲麻莱县重建指挥部组织各施工企业投入人力400余名,投入机械85台,采取“5+2”、“白+黑”、“晴+雨(雪)”的超常规工作方式,放弃所有的节假日休息,不分昼夜加班加点,抢工期、求质量、保安全,打了一场灾后重建的“人海战”。
在全面快速推进巴干乡城乡住房建设工作中,该县党委政府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把加快灾后城乡住房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迅速反应,由四名县级领导干部具体负责,10名科级干部承包施工点,专业技术人员跟踪督促各施工班组,严把工程进度、质量、程序和安全关,切实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巴干乡早着手,快行动,在认真做好重建项目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其他四名副县级领导在一线蹲点,现场指挥工程,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做好对施工企业的跟踪督促和服务工作。
积极组织巴干乡当地青壮年劳力85人和运输车辆30余台,投入重建施工中,并且加强了对施工组织工作的科学指导。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该县从五个方面切实加强了工程质量的监管。一是纪检监察部门关口前移,主动下访,一线监督。二进督促和指导监理单位严格执行"四控三管一协调",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工作形式,认真履行监理职责,重点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把关和关键工序、关键部位施工质量的监督。三是片区工作组和乡镇干部蹲点监督。四是充分发挥由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和群众代表的民主监督作用。五是发动各户主对自己的住房实行全程监督。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季施工期,从10月3日起,各施工队严格按照冬季施工标准施工,分别采取添加防冻剂,覆盖塑料布、草席、包装毯等措施,对混凝土浇筑件进行保温防冻,取得了较好效果。(作者:晓寒 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