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3年我省启动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以来,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享受到了这项好政策,2010年全省农牧民参合人数达到340.75万人,参合率达到96.3%。“看病能报销”这个以前农牧民最大的愿望已经基本实现。按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古鄯镇农民张秀云的话说,“新农合把我们家拉了一把”。
去年,张秀云的老伴儿不慎摔断了腿,全家人急忙把他送进医院。当听说要治好腿得花上万元钱的时候,张秀云蒙了,家里本来就不宽裕,这么多钱花出去家里可怎么办啊?当她在医院一筹莫展的时候,医生问她:“有没有参加新农合,要是参加了就可以报销一些。”张秀云想起家里的红本本,一下子宽慰了许多,赶紧让儿子回去取。由于实行了垫付直报制,老伴儿出院时,张秀云直接拿到了报销的费用,减轻了家里的负担。当张秀云接过这笔钱时,激动地说:“参加新农合时家里就交了几十块钱,真没想到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记者了解到,从去年起,省、州、县、乡、村五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面推行新农合医药费用垫付直报制,努力满足农牧民群众“在哪里看病就在哪里报销”的期盼。
为了进一步提高青海省参合农牧民受益水平,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今年,我省对新农合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将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由2009年的104.3元提高到了154.3元,人均提高了5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提高到了124.3元,农牧民个人缴费从20元提高到了30元;调整了新农合补偿方案,适当增加了门诊基金,开展门诊统筹,提高住院费用补偿比例,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比例各提高5个百分点;拓宽了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其中村级由150种增加到183种,乡级由300种增加到373种,省州级增加药品剂型800多种,将国家306种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并提高报销比例5个百分点;基本诊疗项目报销目录范围由2500多种增加到3100多种。
“小病拖,大病扛”是以前我省广大农牧民的医疗现状,但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几年来,这种情况有了明显改善,有病及时去医院成为农牧民的共识。 (作者:辛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