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地震发生以来,全省各级组织部门在省委的坚强领导和中组部的有力指导下找准发挥职能作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承担起了紧急组织动员、健全基层组织、发挥党员作用、提供干部保证、重建能力培训、宣传先进典型等重任,成为党委政府得力的参谋和助手,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健全组织,推动转型,充分发挥组织指导作用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省委组织部反应敏锐,行动迅速,各级组织部门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战时动员部”的重任,一系列快捷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转化为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投身抗震救灾的具体行动。抗震救灾工作告一段落后,省委组织部又及时发出通知,动员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进一步发挥作用,做灾后重建的“战斗队”、“主心骨”和“带头人”,为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面对地震灾害给基层党组织造成的巨大损失,省委组织部及时研究确定了“先重建恢复功能,后规范发挥作用,再转型确保覆盖”的思路,指导玉树州县两级组织部门采取指派机关干部担任党支部负责人等多种方式补充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党组织功能,做到组织不散、人员不缺、工作不断。
在充分发挥原有村、社区党组织作用的同时,根据受灾群众集中安置、帐篷社区成为新的社会管理模式的实际,及时新建了25个帐篷社区党支部,并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玉树灾区帐篷社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恢复和重建的基层党组织迅速承担起抢险救灾、灾情统计、物资发放、群众安置、政策宣传、维护稳定等重任,形成了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
抗震救灾转入恢复重建阶段后,省委组织部牵头组成玉树州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指导组,统筹指导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按照“灾区组织设置最小化、基层社会高度组织化”的思路,在10个灾后重建片区管委会及所辖39个社区层层建立了党工委、党支部、党小组和居民自治组织,扎实开展党建带工建、妇建、团建活动,同时健全完善配套组织,大大提高了基层社会和群众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对社会管控的无缝隙、全覆盖,基层组织从紧急抢险救援到有序恢复重建过渡中成功实现了转型。同时,指导灾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把灾后重建作为创先争优的主战场,结合各自实际确定了党组织和党员活动载体。灾区基层党组织与驻军、援建队伍的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形成了推动灾后重建的合力。
在各级组织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资源迅速转化为抗震救灾的强大力量,坚实的基层基础奠定了夺取抗震救灾全面胜利的组织基础,进一步增强了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宣传典型,表彰先进,充分发挥激励引导作用
地震发生后,省委组织部及时抽调精干力量,建立采编机制,高效率做好信息收集报送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为宣传典型发挥了重要作用。组建“抗震救灾专题摄制组”赶赴一线,拍摄记录党员干部、各族群众抗震救灾的生动场景;会同新闻媒体在前方组建信息采编小组深入发掘典型事迹,在后方成立三个工作组会同各地各有关单位做好采编工作,广泛搜集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先进事迹线索和素材。同时协调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开设专版和专栏,在各类媒体上集中反映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作用的感人事迹,系统报道,形成声势。
“七一”前夕,省委隆重表彰了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各地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也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广泛开展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树立创先争优活动标杆,使基层组织和党员学有榜样、比有标准、赶有目标。为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灾后重建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省委组织部着手制定灾后重建工作表彰奖励制度,并根据灾后重建工作需要,适时开展阶段性的评先表彰活动,持续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投身灾后重建工作的热情和干劲。
坚持把发掘表彰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感人事迹贯穿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全过程,为凝聚党心民心、鼓舞激励斗志营造了良好氛围,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灾后重建是对干部能力素质的新考验,是调整、维护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新课题。各级组织部门着眼于提高干部重建能力、疏通群众思想,全面抓好干部培训和党员教育工作。省委组织部先后举办4期不同层次、各有侧重的灾后重建专题培训班,并赴四川和日本实地考察。玉树州委组织部也组建流动讲师团赴各县开展巡回讲课,在省内其他地区举办4期基层干部培训班,累计培训776人次。为提高灾区党员群众、村社干部的劳动技能,帮助更多的群众投入到重建中,省委组织部会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研究制定《玉树地震灾后重建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分解下达了1700多人的技能培训任务,重点开展为期3个月的短期培训班,引导灾区群众积极参与重建,投工投劳,增加收入。
适应灾后重建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组织部门及时跟进,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员教育和干部培训工作,切实统一灾区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扫清了重建思想障碍,提升领导灾后重建的能力素质,有力地推动了依法、科学重建。
立足本职,主动进位,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各级组织部门主动揽“麻烦事”、干“分外活”、啃“硬骨头”,积极为党委政府分忧,为党员干部解难。
省委组织部牵头成立玉树地震灾区干部职工办公生活过渡用房建设工作组,加强协调和督查,强力推进干部职工办公生活过渡用房建设,在震后50天就建立起了玉树州、玉树县机关及所属乡镇集中办公用过渡板房共69759平米,同时协调落实干部职工的洗澡、理发等问题,促使各级干部在有住处、心安定、能办公的同时持续保持工作热情。牵头起草了《关于玉树县撤县建市后市区管理体制的建议》,从行政管理体制、组织体系、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供决策的参考意见。适应灾后重建需要,指导、配合玉树州将玉树县结古地区抗震救灾阶段19个片区科学划分为10个片区,进一步整合灾后重建工作力量。省委、省政府关心爱护灾区干部的一系列措施出台后,协调非受灾地区及所有省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组成慰问组,广泛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给灾区干部发放健康体检卡;有效整合医疗机构、各方面专家和志愿者力量,为灾区干部提供心理援助;及时制定并落实干部轮休、休假和疗养等关爱干部身心健康的具体措施,努力为灾区干部解决后顾之忧。
发挥部门优势,协调整合资源,让任何地方都能成为组织部门发挥作用的阵地;主动想党委政府所想、急党员干部所急,让任何时候组织部门都能大有作为、有所贡献,使组织部门成为了敢战斗、能战斗、会战斗的出色部门。
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充分发挥带头表率作用。大灾面前,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以实际行动树立了组织部门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良好形象。省委组织部2位领导同志在地震发生当天和次日赶赴灾区并坚守半个多月,以后多名部领导又多次深入一线调研指导工作,慰问党员干部群众。省委组织部先后选派6批工作组驻守玉树,部机关有一半以上的干部职工先后赴一线帮助工作,留守后方的同志不离岗、不休假,加班加点做好服务前方和各自业务工作,全体党员人均多交纳党费近千元,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玉树州、县两级组工干部带头放弃休假,在极端艰苦的环境和简陋的条件下坚守工作岗位4个多月。各地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把服务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作为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有力地推动了组织部门思想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
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冲在最前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最讲党性的政治本色,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也让组工干部队伍经受了一次特殊考验和精神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