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海东地区将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作为加快发展河湟流域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百里长廊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抓手,全区现代农业特色凸显,发展势头强劲。截至6月,全区农作物总播面积298.88万亩中经济作物面积达到283.77万亩,占全区农作物总播面积的94.9%。
以加速种植业结构调整为基础,经济作物规模逐年扩大,效益明显提高。除油料、马铃薯两大优势播种面积基本与上年持平,其它作物都比上年略有增加。其中:优质蚕豆面积比上年增加0.04万亩;乐都长椒面积比上年增加0.22万亩;紫皮大蒜面积比上年略有增加;循化线椒面积与上年持平;核桃面积新增3.51万亩;食用菌与上年持平;高原制种比上年增加4.66万亩;浅山全膜马铃薯比上年增加近26万亩;单种蔬菜与上年持平。
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温棚建设集中连片上档次、标准高。截至上半年,全区已完成温棚主体墙建设5540栋,占省下达任务的32.2%。全区设施温棚集中连篇建设百栋以上的有89处,500栋以上的有3处,千栋以上的有7处。温棚建设从追求温棚数量向高档次、高标准方向发展。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温棚建设起步较晚,从不接受到接受,群众的积极性要比过去高,出现了集中连片建设的喜人景象;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建棚质量、档次和标准督比较高,而且立柱、横梁、拱杆全部采用全钢架结构。同时特色区域布局产业带十分明显,设施农业已成为全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以政策推动为保障,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地、县两级政府与各业务部门一道齐心协力,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认真落实种植计划、落实温棚建设地块,呈现出党政一把手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领导和专业技术干部配合抓的局面。全区设施农业土地流转面积14050亩,除省设施农业投资补助外,各地为加大设施农业投资力度,引进企业老板33个,投资达8530元,种植大户48个,实现了农民投资建棚为主向政府、企业老板、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多元化投资转变的局面。
以生态、安全为目标,进一步强化科技服务。目前,全区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10680亩;建立科技示范棚1038个;全区引进农民技术员或下派农民技术员70人;抓无公害蔬菜和“一村一品”生产基地18个,面积达2.96万亩;全区获得无公害产地产品认定的产品有大白菜、绿萝卜、韭菜、五叶齐大葱、双菇、马铃薯、猪肉、线椒等;全区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有乐都长椒、大果樱桃、紫皮大蒜;全区建立“一村一品”生产基地154个,面积达7.89万亩。(作者:马梅英 洪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