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骆惠宁在西宁调研西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图为他在城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仔细查看社区群众健康档案。 记者 孔祥瑞 摄
3月26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骆惠宁就加快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等医改的重点问题,深入西宁市部分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调研。他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要围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坚决完成三年阶段性目标任务,走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医改之路,让医改成果更多地惠及老百姓。
省委副书记、西宁市委书记王建军,副省长马顺清一同调研。
骆惠宁一行先后来到西宁市城东区卫生服务中心、康乐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北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大堡子镇卫生院,详细了解了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基层医药卫生机构运行、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医疗机构建设、人才培养等情况。无论在住院病区,还是在康复治疗室和药房,每到一处,骆惠宁都要与医护人员及前来就诊的患者亲切交谈,问情况、听感受。在城东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治疗室,骆惠宁走到输液病床前,向就医群众详细了解诊疗情况。患者马麦燕告诉省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离家很近,治疗、康复条件也不错,方便又省钱。骆惠宁听后对大家说,小病到社区就诊,大病到大医院,康复回社区,这样的分层医疗服务体系,加上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让大家就医方便又实惠。
在城北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医护人员进社区“上门服务”,并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常见病进行定期回访体检,很受居民群众欢迎时,骆惠宁赞许地说,面向社区的医疗机构要主动实施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使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在大堡子镇卫生院,骆惠宁亲切地与正在看病的群众交流,询问他们对医改的感受。几位患者告诉省长,基本药物的价格下来了,参保看病报销比例也提高了,而且医药费在镇医院就可报销,这样的医改实话好。得知这个卫生院通过开展特色服务和财政对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后进行补偿,医护人员的收入有了保障和提高,骆惠宁很高兴,他鼓励在场的医护人员说,基层卫生服务潜力很大,希望大家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发挥更大的作用。调研中,骆惠宁叮嘱随行同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要突出保基本、强基层和建机制,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并积极探索新的药品采购机制、政府补偿机制、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切实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如何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是骆惠宁此次调研的又一个重点。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骆惠宁考察了即将投入使用的新门急诊住院综合大楼,详细了解公立医院改革进展情况。骆惠宁对该院在医改中抓住有利时机,争取财政支持,加强医院“硬件”建设,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就医环境,以及积极探索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改革,创新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使“软件”更为精细的做法表示肯定。他对该院负责人说,市第一医院区位优势强、覆盖人口多,是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连接的枢纽,要继续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有效方式,进一步推广便民惠民措施,改善群众就医条件,优化诊疗流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骆惠宁一行还来到我省第一家大型民营综合医院——康乐医院,就鼓励社会办医,形成多元办医格局进行考察。
调研期间,骆惠宁召集西宁市、区(县)政府及部分医疗机构负责人座谈。在认真听取西宁市关于深化医改工作情况汇报后,骆惠宁对西宁市的医改举措和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这两年我省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基本公共服务效率不断提升,基本药物制度有序推进,特别是去年,医改的年度目标全面实现,一些指标超额完成,全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他指出,今年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三年攻坚的最后一年,能否把今年医改工作抓实抓好,不仅关乎能否实现我省医改目标,而且会对下一步深化改革产生直接影响。我们要结合青海实际,全面推进五项改革,着力破解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两个主要难题。骆惠宁强调,医改是全省社会领域的一场重要的改革,同时对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医药产业优化调整、非公办医院的健康发展和政府转变职能,也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深刻认识这项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抓紧抓好,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作者:罗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