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西宁1月26日电 记者韩萍 “青海地处三江源头,保护好三江源,是我们对国家和民族承担的历史责任。我们一定要举全省之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作出青海人民应有的贡献。”1月25日,在青海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青海省人民政府代理省长骆惠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了坚持生态立省,着力推动绿色发展的理念。
骆惠宁在报告中指出,2009年,我们坚持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和工程减排整体推进,投入1.1亿元支持重点企业实施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淘汰落后产能165.2万吨,工业节能取得重大进展。开工建设17项重点污染治理工程,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全面实现。三江源地区和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新成效。
骆惠宁强调,为把握绿色发展大势,倡导绿色消费方式,构筑绿色产业体系,努力使绿色经济成为青海发展的新引擎。今年,重点要抓好四项工程:
一是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投资12亿元,大力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精心实施退牧还草、灭鼠灭虫、黑土滩治理、生态移民、湿地保护等项目。全面推进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
二是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争取启动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建设项目,实行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重点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上取得突破。筹建中国三江源生态基金会。制定出台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补偿范围、补偿内容、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
三是探索绿色发展的有效模式。发挥青海独特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构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生态农牧业、旅游业、循环经济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为重点,以低碳增长为方向的绿色发展模式。从整体上研究制定全省绿色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好推动绿色发展。
四是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严格落实污染物减排措施,积极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