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西部大开发迎来开发10周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西部地区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喜人局面。经过10年的开发,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基本形成了符合西部地区开发实际的基本经验,正是凭借这些成功经验,西部大开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这些经验主要概括如下:
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我国西部大开发是政府主导下实施的,从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到正式实施,自始至终,党中央和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以江泽民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构想的指导下,提出并且组织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抓紧研究西部地区大开发。从现在起,要将西部大开发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在2010年7月5日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全党全国一定要从大局出发,深刻认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奋力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家专门政策的有力保障
国家和西部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保障了西部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其中,2000年12月27日实施了《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001年8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由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制定的《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2004年3月11日实施了《国务院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8月21日,国务院召开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对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做出了安排。近10年来,中国政府在规划指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项目安排、人才交流等方面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向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超过3.5万亿元。此外,为落实党中央作出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策,加强西部开发的组织领导,国务院于2000年1月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对口支援与自力更生有效结合
国家和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市对口支援西部地区是我国成功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宝贵经验。动员和组织包括东部沿海省市、各级党政机关和各方面社会力量参与西部大开发,取得了积极而显著的成果。通过对口支援,发达省市从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给予了西部强大的物质和智力援助,成为西部开发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此外,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企业等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社会各界力量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不仅加快了西部的发展步伐,而且弘扬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互助友爱的优良传统,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共同艰苦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治国理念,也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西部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西部大开发的强大内在动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为了加快自身发展,彻底解决贫困,建设“山川秀美的新西部”,在国家的扶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西部地区各族人民坚持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成为西部大开发成功的一股必不可少的动力。
西部大开发充分重视民族因素,各族人民成为开发的主力军和受益者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生动实践。我国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开发中充分重视民族因素,开发成果惠及西部各族人民,西部人民将开发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信心,是西部大开发成功的重要经验启示。全国55个少数民族有50个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80%左右。因此,西部大开发实质上是民族地区的大开发,是少数民族的大开发。由于民族的因素,我国的西部开发具有许多国家开发欠发达地区所不具备的特征。鉴于此,我国各级党委政府认识到民族因素、民族问题与民族工作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位置。10年开发的实践表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在西部大开发中大发展,西部各族人民是西部开发的受益者,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各族人民从西部大开发中尝到了“甜头”。这是西部大开发的目标,也是开发成功的关键。
西部大开发得到相关配套工程的强力补充
为了加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央国家机关实施了一系列配套工程,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大开发。其中,国家民委倡导发起、2000年正式启动的“兴边富民行动“,以加快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加快边境地区经济建设为着眼点,以兴边、富民、强国、睦邻为最终目的。”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以来,边境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边境小额贸易等方面得到很多实惠,受到边境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热烈欢迎,边民增强了热爱祖国、建设家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是西部开发的另一个配套工程。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民族即人口在10万以下的有22个,除高山族外,其余21个民族都在西部地区。2005年实施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成效显著。(作者:朱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