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省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向省垣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非公经济人士、无党派人士、民族宗教界人士通报我省培育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双百”行动的情况。
省委常委、副省长骆玉林主持座谈会。省政协副主席马志伟、马长庆及省政府办公厅、省经委、省国资委、省委统战部有关领导参加座谈会。
会上,通报了我省培育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双百”行动的情况,与会党外人士踊跃发言,就进一步培育我省特色优势产业提出意见和建议。党外人士认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双百”行动,并以“双百”行动为抓手,着力推进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对我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我省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报振奋人心,备受鼓舞,特别是今后的工作重点思路清晰,措施得力,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青海实际。
与会人士认为,培育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实施“双百”行动事关我省实现“四个发展”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大局。建议按照“四区两带一线”经济发展区域划分,积极实施“板块规模经济”战略,把“四区两带一线”作为我省区域发展增长级,通过多极化开发和管理,引导规模经济的崛起,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要挖掘特色,打造区域发展的特色品牌,努力在西部、全国乃至世界打响几个品牌;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作用。重点做好各园区项目布局和产业链接,合理构建各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独具优势、各有特色、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园区生态产业网络和产业集群,为培育大公司、大集团奠定良好基础。按照园区的定位,择优选商,择优引资,坚决杜绝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的项目入园进区;高度重视科技和人才对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撑作用,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并重,加大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和引进技术、人才的力度,加强对特色优势产业关键领域和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要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重点发展油料、皮革、肉食品、中药材加工为主的轻工业生产,形成轻重工业相辅发展的局面,不断提升深加工水平;依托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力争在我省建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主体,以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
与会人士建议:国家考量我省的实际和经济发展状况,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制定相对应的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在青海设立少数民族经济开发试验区,实施特殊优惠政策,促进我省经济社会以"珠江模式、深圳速度"快速发展;尽快建立完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有力刺激西部民族地区和我省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有效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对资源权益进行科学划分,构建开发主体与当地民众利益共享机制,让青海省通过资源开发获得发展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使资源地真正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
与会人士还就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引导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注重品牌的打造和保护利用,注重构建青海中藏药产业发展体系,加快柴达木地区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基地建设,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听取了与会人士的意见建议后,骆玉林说,我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民族宗教界人士发挥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认真思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所提意见建议符合我省实际,特别是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瓶颈问题分析透彻,切中要害。有关部门将整理大家的意见建议,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省经委及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大家的意见建议,在今后的特色经济发展中采纳落实,以推进我省"四个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发挥应有的作用。党外人士要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多形式、多渠道为培育青海的特色优势产业建言献策,并积极为我省"四个发展"多做招商引资、牵线搭桥的工作,共同为促进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做出新的贡献。(作者: 毛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