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新闻中心 >> 青海新闻 >> 正文
 
特色,一座城市的孜孜追求 西宁科学实施城乡规划纪实
【字体: 点击数: 双击滚屏

  西宁,富有青藏高原魅力的一座古城。

  穿越时空隧道,将目光定格今天,以山川形胜、深厚积淀、人文风韵的西宁,释放出无穷的生机与魅力。而生机与魅力,来自西宁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勾勒出极具特色的城市风貌,灵动出高原古城卓尔不群的身姿。

  显高原古城意境

  特色,是一座城市个性的显现、张扬。

  西宁的城市特色是什么?西宁当有怎样的城市特色?西宁该如何打造出极具高原特色的城市?

  西宁城市规划、建设的决策者们深谙:城市特色的塑造在于从地域、自然和人文特色中去寻找本源——要用中国山水文化的艺术创作手法,提炼青藏高原的山水意境,塑造西宁城市新特色。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十年来,西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以其“海藏咽喉”之青藏高原门户地位,成为青藏高原惟一一个城市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十年规划决定百年形象,规划要有高定位,发展不怕慢,就怕乱规划”市委书记如是说。多年来,西宁坚持以规划的权威性,引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西宁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作为省会城市,西宁的城市特色理所当然要代表和反映青海山川自然、风土人情,西宁应当成为青藏高原山川风貌意境的集大成者。

  2007年8月,西宁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副组长的西宁市城市规划领导小组,并专设西宁市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

  按照省委对西宁提出的“城市要有特色,建筑要有个性,市民要有精神”的总体要求,在规划中,西宁市积极整合城市资源,以建设高原山水城市为平台,大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注重城市特色的彰显和个性的培育,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内涵,增强发展的“软实力”。同时,规划中既注重城市融入现代元素,更注重城市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西宁严格执行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西宁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积极推进“扩市提位”战略,围绕西宁城市定位,深入研究挖掘城市特色,思忖高原山水充满神圣与纯洁,雄浑与刚毅,博大与宽容的高原精神的本质特征,“借高原山水生态之势,立西宁特色意境之美。”将城市特色定位于青海高原山水特质与意境,坚持“山、水、路、桥、楼”“五位”并抓,“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优化”“五化”并进,让一座富有高原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呈现在世人面前。

  显主城山水之美

  一直以来,西宁是一个缺水少绿的城市。多年前,当人们从飞机上俯瞰西宁这座东西狭长的城市时,南北两山的裸露、光秃总是这座城市的一大遗憾。而今,站在西宁城中,远望南北两山,但见南山山峦绵延,柔曼起伏,拥城而来;北山丹霞耸立,壁立坚劲,彰显阳刚之气。这样刚柔并济,两山夹峙的地理地貌独特隽永。俯身观水,只见湟水河、北川河、南川河三河绕城而过,河滩湿地上草木葳蕤,植被丰茂。山水相依、山水相伴,在都市人倡导回归自然的今天极具吸引力。

  由于青藏高原复杂的地理地貌和生态系统,造就了西宁独特的山水自然之美,集高山平湖与田园风光、江南水色与辽阔莽原,构成西宁独有的自然风光。进一步挖掘两山对峙,三水汇聚,四川相连的主城山水之美,努力形成山、水、川、城相亲相融的独特景致,是西宁建设高原山水园林城市,彰显城市风貌的重要手段。

  把生态文明和山水意识贯穿于城乡总体规划、落实到城市空间布局、渗透到城市设计、表现在建筑风格等各个环节上。近年来,西宁市格外注重做好山水园林的大文章,以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狠抓南北两山绿化。从2005年至2016年,分步实施大南山生态绿色屏障工程,10年内全区植被覆盖面积达90%以上,让优美的山景向城市渗透,形成一道生态屏障和城市绿色大背景。目前,大南山已累计投入5亿元,从杨沟湾到阴山堂,从南部湟中县界到北部109公路与凤凰山路,这片相当于西宁市城区面积近一半的土地,正在被生命的底色——绿色所一点点浸染。2008年始,西宁市委、市政府斥3亿元巨资,全面实施集地质灾害区域改造和城市面貌改造为一体北山危岩体综合治理项目,结合北山危岩体和山体滑坡治理及北禅寺文物保护,进行生态环境整治、人工湿地建设,北山地区正在成为东大门的"大氧吧" 。

  与此同时,城市环境建设充分利用西宁山水自然禀赋,结合周围山体景观、城市道路景观、滨河地带和主要街道景观的设计,创造城市开敞空间,把山水景观引入城市,逐步形成城市布局结构与自然水系山体相结合,个体景观与局部环境、局部环境与整体环境相结合的城市景观系统。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构筑城市绿色平面大背景,在旧城区内见缝插绿,建街头小游园和庭院绿地。实施以自然河道形态保护为重点的生态型河道治理,减少工程措施,维护河滩漫延地带,适当聚集水面,"宜河则河,宜湖则湖",扩大河道、河滩、水面、湿地面积,使南川河道、湟水河道成为有机、有生命力、充满野趣的生态系统廊道。2009年底,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到2225公顷、公共绿地781公顷、绿地率31.2%、绿化覆盖率36.8%、人均公共绿地8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比"十五"末增加了1.8平方米和6.8个百分点。目前,西宁市周边23条灾害沟道已初步治理20条,城区河道治理24.5公里,沿河形成了150万平方米的水面和近72万平方米的绿地。

  显城市文化之核

  登临北门城楼,遥想当年的车水马龙;极目北禅红崖,穿越北宋的烟雨;驻足青唐城,回望铁戈金马;凭吊南凉虎台,犹感鼓角争鸣;流连麒麟湾,似见百泉相涌……似乎也就是三五年的时间,西宁的历史文脉都被城市规划建设的手笔,一个个牵了出来。

  以尊重城市历史、文化的科学方法建设城市,确保城市文脉的连续性。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更加注重保护和挖掘城市的历史人文内涵,让城市的个性与特色凸现出来。西宁成立了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小组,用去整整三年的时间梳理西宁的历史文脉,并编制《西宁市历史文化遗迹及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南凉虎台遗址公园建成、北门城楼修复、麒麟湾清泉再现、恢复文峰塔原貌、重建山陕会馆、大通明长城遗址列入国家长城保护计划……这一系列标志性建筑极大地丰富了夏都西宁的文化内涵,增加了高原古城的历史厚重感,也显现了西宁人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独特视角。每天都在麒麟湾散步的退休教师吴伟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西宁,他无限感慨地说道:"文化是一座城市精神面貌和人文气质的体现。这几年,西宁市加大了对文化古迹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生机和活力。真的要感谢西宁城市的规划者与建设者们!"

  在体现独特的高原文化内涵中,彰显出西宁的个性,西宁的开阔与大气。既摒除大城市高楼林立的压抑感,又远离江南城市"小桥流水人家"那样的精巧雅致,更与"大美青海"自然山川的雄浑与刚劲,沉稳与拙朴有机融合起来,派生出西宁城市建筑风格逐渐形成简洁与拙朴之风。

  在个性中提炼包容与多元,西宁城市特色之路由此延伸开来……(作者:韩易桦)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青海新闻网 责任编辑:
上一篇:农村“危改”亮点之四:大通做到“不差钱”
下一篇:没有了
点击排行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重要通知]省经委关于开展2009年青海省银河培训的
[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最新更新
[政策法规]行政学院工作条例
[政策法规]侵权责任法:明确精神损害赔偿 确立同命
[国税局]保发展 助出口 调结构——厦门国税提出
[国税局]云南国税落实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下调支
[国税局]江苏淮安国税四个结合落实稽查新规程
[国税局]首批自助办税终端机在苏州国税投入使用
[国税局]税务总局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纪委第五次全
[国税局]确保限售股转让个税征管工作有序开展 
[国税局]《纳税人权利与义务公告》访谈预告 
[经济动态]中国互联网仍有隐忧
[经济动态]郑风田:“一号文件”给农民的好处要落
[经济动态]央企非主业宾馆酒店今起剥离 重要行业领
[经济动态]押注3G 摩托罗拉手机重整旗鼓
[经济动态]东营借“黄三角”转型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