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信息西宁12月8日电(记者姜辰蓉 王大千)长期以来,农牧业亟需科技支持,但科技人员基层支农却缺乏积极性,在经济欠发达的青海省这已成为制约农牧业产业升级、农牧民增收的一大因素。针对这一问题,青海省不断探索科技特派员机制。经过实践,一些科技特派员不仅成为助农增收的“智囊团”,也
实现了自己基层创业成功。专家指出,这一机制构建起科技服务三农的有效平台,但在更深层次上仍需拓展。
--僵局催生机制创新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受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影响,农牧业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技术水平较低。青海省科技厅副厅长李华介绍,青海的现实是,一方面,青海省农牧业现代化水平低,科技资源配置薄弱,单一的农牧业结构和相对较低的组织化程度,使青海的农牧业产品在面对市场竞争时常常处于劣势,许多农牧民对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感到束手无策,渴望得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和指导;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机制保障,科技人员为基层服务没有合法收益,影响了他们推广新技术的积极性,本来就数量有限的科技人员大多滞留在机关单位,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科技特派员赵进朝,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藏药的试验和繁育。他说,在长时间的试验过程中,自己总结出一套中藏药材种植的先进方法,曾多次尝试以技术合作的方式与农民共同收益,但由于自己身份的限制,很难与农户良好沟通。“有很多农民说我是借推广技术之名来占便宜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又怎么能向他们传授技术?”赵进朝说。
针对农村第一线缺科技,科技人员服务受约束,无保障的问题,青海省科技厅自2002年开始试点、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经过探索和创新,总结出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模式。政府部门出面,在科技人员和农村生产第一线之间搭起“桥梁”,使科技特派员的“触角”能直接延伸到农户和示范基地,缩短科技与农村、科技人员和农牧民的距离,建立起科技特派员和农民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形成“技术服务-创业引领-带动农民-增收共赢”的良性循环,促进农牧民与科技特派员共同增收。
“有了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纽带”,我跟参与合作的农户才能把力气使向一处,这样,对形成产销一体化的中藏药材经营模式也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抗风险能力。”赵进朝说。
据赵进朝介绍,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后,他与当地农民合作种植并推广中藏药材。他们形成“公司+基地+农民”的合作模式,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到农业生产中,盈利后双方按协议约定分红。目前已建成中藏药材种苗基地100亩,中藏药材栽培示范基地510亩,推广面积1.3万亩,辐射青海省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5个县、8个乡镇,先后培训农民4800人次。现在,赵进朝已经成为了长宁镇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他主动放弃了自己乡镇政府公务员的身份,成为一名专职的科技特派员。
--“双选”模式成效显著
在科技特派员机制实施过程中,青海各地因地制宜,广泛听取农牧民意见,建立起“双向”选择的模式,形成了双方互动的良好局面。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宗务隆乡东山村,受自然地理因素和人们认识水平的制约,多年来一直以单一生产粮食为主,当地农民人均收入仅1000元左右。2004年,海西州农科所选派对蔬菜生产技术有专门研究的齐征宇作为科技特派员,帮助东山村的农户建设日光温室。通过针对性的服务,东山村发展日光温室252栋,蔬菜生产基地面积达300亩,引进樱桃西红柿、水果型黄瓜等新兴蔬菜品种28个。目前,东山村已经成为德令哈市生产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蔬菜生产基地,菜农户均增收近万元。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农科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选派科技特派员的过程中,政府根据东山村的生产实际和农民的需求下派科技干部,按照农民要求和科技工作人员的服务特长来形成“捆绑式”的服务,增加了农民对新技术的信赖感,也在实践中提高了科技和农业结合的效果,激励更多的科技人员投身于农业生产经营。
随着名气远播,现在附近的几个村都邀请齐征宇去担任科技特派员。“我要干出成绩农牧民才会信任我,而且技术受到认可的同时,还能在收获时节拿到回报。真是越干越有劲。”齐征宇说。
“用双向选择的方式达到农户与科技人员的互信互助,共同受益,增强了双方合作的积极性,科技特派员制度也日益深入人心。”李华说。
随着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服务工作的不断推进,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已成为促进青海省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力量。据统计,至2008年,青海省40个县(市、区)的673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田间地头开展创新创业和科技服务工作,推广新技术、新成果249个,培训农牧民7.1万人次,接受科技特派员服务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4.8%,科技特派员的收入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取得成效同时还需深层次拓展
兰州大学社会学系教师唐远雄指出,科技特派员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中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对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技术服务的“有偿性”使科技人员的劳动得到应有的回报,实现与农民的利益分享,这使得整个机制的发展具有生命力。
但也有专家指出,在取得成效的同时,这一机制还需向深层次拓展完善。青海省政府副秘书长吴庆生说,科技特派员机制开展成效的大小,一是看政策引导的力度,二是看科技特派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科技特派员也不只是在一个点、一个环节做工作,或一个单项技术的推广示范,而是要掌握生产、加工、销售等经营的全过程,掌握信息、技术、物资、资金的运转。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成效不是仅看技术水平的高低,而且要看能否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很多科技人员自身业务技能都很精,但缺乏管理和经验知识。因此还须大力开展对科技人员管理和经营等创业知识的培训。
吴庆生指出,另一方面,各地还应积极探索发展创业协会和创业基金等有效形式,完善创业孵化、产权交易、成果展示平台等,提高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综合配套能力。还应鼓励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组成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联盟,立足产业需求、开展联合攻关,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