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门源回族自治县不断加大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力度,通过“固基础,保扩面,添活力,强支撑”措施,促进了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固基础。在去年全面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省级试点村苏吉湾村继续整合草场0.27万亩、农牧企业北山兴源农工贸公司继续集约土地3000余亩,进一步带动400余户农牧民参与到生产方式转变的热潮中,充分发挥了引导带动和示范典型的作用。
保扩面。该县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引导服务、选树典型、交流借鉴、创新相结合相补充的措施,组织62个村、4771户农牧民参与集约化经营。目前,已整合土地3.6万亩、草场41.4万亩、牲畜6.1万(头、只)和饲草料基地1万亩,行政村参与率达到57%。
添活力。在充分激发调动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益的经营方式,股份制、租赁、联合、租赁+委托、租赁+代耕、农机专业服务等经营模式“遍地开花”,6000余名农牧区劳动力得到充分地解放并转向二三产业;同时,培育组建的52个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了提高专业化、组织化、效益化水平的带动作用。
强支撑。为提供转变生产方式的有力支撑,该县相继制定出台《进一步规范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农牧业集约化经营的实施意见》等8个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明确推进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目标,规范完善现代农牧区金融制度;并安排249万元专项资金扶持集约化经营健康有序发展。(作者: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