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地区高度重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不断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截至今年,全区80%的行政村建有文化活动场所,农村文化县、乡、村三级网络进一步得到健全。
全区建有地级群艺馆1个,县级文化馆6个,乡镇文化站94个;建有县级公共图书馆6所,总藏书量40余万册;拥有文博机构8个,文物陈列展览用房4800平方米;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2处;组建农村数字流动放映队65个,年均放映电影12000场以上。全区公共图书馆实行“零门槛”免费,积极发展面向乡村和社区群众的流动图书借阅服务,各县电子阅览室每天为群众开放,成为全区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亮点。地、县群艺馆、文化馆每年为机关、社区、乡村开展培训60余次,培训文艺骨干300余名。
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注重体育锻炼,注重参与文化活动,文化体育广场已成为广大群众自娱自乐、休闲健体的精神家园。全区每年组织近500余台社火队、秧歌队、业余剧团进行展演活动千余场;每年举办不同形式的“花儿会”达100多场(次)。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丹麻镇,乐都县瞿昙镇被文化部相继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在重大节庆期间组织举办县级文化体育活动60次以上,举办多形式的广场文化活动50场以上。今年海东积极开展的“一县一赛”体育系列活动,受到广大群众赞誉。全区每年50%以上的乡镇举行单项或综合性体育比赛活动。(作者:林玟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