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人家的发展规模,听了人家的经营之道,体验人家的服务理念,使我们感觉到了什么叫做差距。回去后一定要将学到的东西认真咀嚼消化,扬长避短,结合实际,寻找优势加以发挥,努力做大做强,在自己的事业上开拓出一片新天地。”这是来自全省各地的百名个体工商户,在长达10天的考察学习长三角地区繁荣的民营经济后,发自肺腑的感慨。
海宁:皮革之都不是梦
一到海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皮革城”五个大字。“在一个不产皮革的地方居然建起了偌大的皮革城?”面对来自玉树的个私协秘书长尕玛仁增的疑惑,海宁工商局长兼个私协会会长徐伟明笑着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1994年以前,海宁只不过是一个人均不足三分地的贫困农业县。海宁人通过多年的外出打工和做小生意,敏锐地捕捉到市场对于皮革的需求信息,由最初的皮带、箱包的作坊式加工逐步发展到如今有2250多家商户入驻经营、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皮革专业市场。
尕玛仁增感叹道:“我们那里有世界上最多的牦牛,有上好的牛羊皮,人家不产牛羊皮,却创造了全国最大的皮革城,关键是理念上的差距啊!”他说,玉树不缺资源和劳动力,缺的是技术和资金。他表示,回去后一定要向州领导汇报,认真学习海宁的经验,请海宁的皮革老板、专家到玉树去办企业。把玉树特色产品做大做强。
扬州:品牌的启示
提起扬州,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其久经不衰的“三把刀”:菜刀、剪刀、剃头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生活观念的不断改变,“三把刀”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五亭龙”长毛绒玩具,它已成为扬州市闻名海外的新名片。
来到占地180多亩,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拥有营业店铺达4500多间的“五亭龙国际玩具城”,恍若来到了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各种造型独特,形态逼真、做工考究的长毛绒玩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仅这一个玩具城,一年的交易额就达到25亿元,加上从事毛绒玩具生产的企业达1000多家,从业人3万多人,年产值100多亿元。
盛泽:一个小镇的奇迹
一个小镇,能够创造五、六百亿的年产值,产品畅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人来说,简直无异于神话。但是,江苏吴江市的盛泽镇确实做到了。
年产化纤丝300万吨、年产真丝绸及化纤丝绸100余万米、年织物深加工30亿米、年织物印染30亿米、年产服装与服饰5000万件……足可印证盛泽无可撼动的“中国绸都”的美誉。
在“中国东方丝绸市场”考察学习中,来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女老板杨艳春说:“在我们那里,我们虽说身家不高,但也算是有点钱的人,但和人家一比,就像老板和小工,这儿的老板拔一根汗毛都比我们的腰壮(粗)!”
盛泽人能够把一个小小的镇,打造成为天下第一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凭借的是配套完善的产业链和市场与产业基地的互动发展,从而形成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加上“诚信、文明、和谐”的经营理念和建设中国“纺织贸易第一城”的不二追求,才使他们的梦想成真。(作者:张华月 林有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