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品牌就不能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就品牌而言,尽管长期以来柴达木盆地出产的枸杞被称为“柴杞”,但它并没有形成更广泛的市场认知度,与已经成为中国枸杞产业代言者的“宁夏红”相距甚远。锁在深闺人不识,这既是青海枸杞的一大憾事,更是青海枸杞业迫切需要实施品牌战略的根本所在。
青海枸杞牌子虽多但不响亮
吴彦长年从事房地产、矿产开发,2009年,经过半年的市场调查后,他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日德镇成立了青海禾香盛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10万元种植了3500亩枸杞。“今年都兰县的枸杞种植面积已占到海西州种植面积的54.5%,枸杞种植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太大了,到明年枸杞采摘的时候,公司就能收回前期所有的投资成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吴彦也不无忧虑:柴达木的枸杞目前还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就品牌而言,尽管长期以来柴达木盆地出产的枸杞被称为‘柴杞’,但它并没有形成更广泛的市场认知度,与已经成为中国枸杞产业代言者的‘宁夏红’相距甚远。”吴彦说。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青海枸杞有“诺木洪”“柴杞”“都兰红”等牌子,但商标注册的仅有三四种。“‘都兰红’牌枸杞正在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商标注册。”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12月13日,海西州农牧局农业科有关负责人介绍, “至今在市场上还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各地注册有‘雪域圣果’‘柴杞’‘柴达木’‘诺木洪’等商标,品牌认知度低,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柴达木枸杞品牌”。
青海枸杞到底该打什么牌
有产品无品牌,柴达木枸杞“有实无名”的现象,使得产品优势形成不了商品优势,品牌对经济的拉动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那么,青海枸杞到底该打什么牌?
11月24日,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西宁展开了一场论证。专家们认为,宁夏枸杞红色产业已经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青海枸杞应该独辟蹊径,树立起叫得响的品牌。柴达木盆地的枸杞具备先天不可比拟的优势,经过考证,具有这种优势的产品重点集中在都兰的诺木洪、德令哈怀头他拉等地区,因此主打“柴达木枸杞”的品牌最具说服力。也有专家建议要考虑栽培区域的最优化,打造品牌不能一哄而上。
“从明年开始,我们工作的重心是打造枸杞品牌和提升产品质量,防止农药超标,解决牌子‘多而乱’的问题,以格尔木、德令哈、都兰不同的产地,打造统一的柴达木枸杞品牌。”海西州农牧局农业科有关负责人称。
品牌兴省、品牌强省。根据省委、省政府“四区两带一线”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我省将努力培育区域品牌,在柴达木地区,以循环经济试验区为载体,重点围绕盐湖化工、有色金属、青海昆仑玉、枸杞等优势产业,筛选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重点产品进行扶持,率先培育一批品牌。2009年,青海驰名商标企业共实现工业生产总值97.46亿元,显然,品牌企业已成为推动青海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青海枸杞要走出青海
在柴达木盆地的经济发展中,枸杞红已经成为重要的元素之一。
基于此,在中国的枸杞产业版图中,柴达木盆地已经成为继宁夏之后的又一新的枸杞产业基地。面对如此丰富的枸杞资源,如何成就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并最终在品牌和产品多元化等方面都有所突破,成为摆在海西州政府案头的迫切之事。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海西州政府开始意识到品牌的缺失以及枸杞深加工能力的短缺。
针对柴达木枸杞目前的现状,省农牧厅副厅长张文华称,今后一段时期,海西州将从标准化规模发展、建立枸杞产业示范园、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等六个方面大力发展枸杞产业,这中间,品牌推介是重要一环,“集中培育打造‘柴达木枸杞’核心品牌,用一个声音说话,实施好枸杞种植的GAP认证、有机认证、绿色认证工作,把海西枸杞打造成世界名牌产品,走国际化营销之路。”张文华说。
“下一步,我们要打造枸杞的自主产权,申请国家地理标志。”都兰县农牧局有关负责人说。据了解,力争到2015年,海西州将建成世界高端精品枸杞生产基地,在格尔木、诺木洪、德令哈枸杞种植面积大的三个地区分别建1个枸杞制干基地,在德令哈建立1个枸杞营销市场,在格尔木建设1个5000吨枸杞浓缩汁加工企业,扶持培育国家级或省级枸杞产业龙头企业3家、州级枸杞产业龙头企业5家。(作者:王春燕)